[发明专利]新型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护套料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21439.8 | 申请日: | 201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王昆;陈文博;廉果;林磊;彭小弟;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23/06 | 分类号: | C08L23/06;C08L23/08;C08L61/06;C08K13/06;C08K9/10;C08K3/22;C08K3/02;C08K5/14;C08K3/30;H01B7/295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沈留兴 |
| 地址: | 21523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低烟无卤 阻燃 电缆 护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护套材料,尤其是新型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护套料。
背景技术
现有制作电缆护套的材料一般为聚烯烃类高分子材料,这是一种易燃材料,当周围环境发生火灾后,火焰会沿着电缆迅速蔓延到整个线路,导致火焰的扩大。为了提高电缆的阻燃性能,一般在电缆护套料中添加卤系阻燃剂。但是,此类含卤系阻燃剂的护套料在燃烧时发烟量大,会产生大量腐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给灭火、逃生带来很大困难,并容易造成二次危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电缆护套材料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护套料,阻燃性能好,发烟量少,而且不含卤系阻燃剂,即使燃烧也不会产生腐蚀性气体和有毒气体,便于灭火和逃生。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护套料,其组份及含量重量百分数为:低密度聚乙烯15~35%,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15~35%,改性纳米氢氧化镁8~30%,微胶囊化红磷2~6%,热塑性酚醛树脂8~19%,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1.8~3%,抗氧剂10100.1~0.25%,铅化合物三盐基硫酸铅1~3.5%,抗铜剂N-水杨氨基邻苯二亚胺0.1~1%。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按配方称取材料: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微胶囊化红磷、热塑性酚醛树脂、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1010、铅化合物三盐基硫酸铅、抗铜剂N-水杨氨基邻苯二亚胺,将这些材料置于双辊开放式塑炼机中进行混炼,塑炼机的前辊温度120~125℃,后辊温度130~135℃,混炼约20分钟,制成本发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其机械能的性能基础上,通过添加热塑性酚醛树脂和微胶囊红磷来降低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的用量,达到协同阻燃的目的。电缆护套料在燃烧时,其中的微胶囊化红磷吸收改性纳米氢氧化镁燃烧时分解释放的大量水分而生成磷酸、偏磷酸、聚偏磷酸等,覆盖于具有较高含炭量的热塑性酚醛树脂表面,可使其表面加速脱水碳化,形成很厚的液膜层将氧、热量与内部的护套材料隔开,能够减弱或中断燃烧,增强了材料的阻燃作用。同时,本发明的材料无卤,燃烧发烟量少,对环境的污染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制作186.5公斤本发明。
材料各组份配方为:低密度聚乙烯45公斤,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55公斤,改性纳米氢氧化镁40公斤,微胶囊化红磷10公斤,热塑性酚醛树脂25公斤,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5公斤,抗氧剂1010 0.4公斤,铅化合物三盐基硫酸铅5公斤,抗铜剂N-水杨氨基邻苯二亚胺1.1公斤。
实施例2,制作197.1公斤本发明。
材料各组份配方为:低密度聚乙烯50公斤,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50公斤,改性纳米氢氧化镁50公斤,微胶囊化红磷6公斤,热塑性酚醛树脂30公斤,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4公斤,抗氧剂1010 0.3公斤,铅化合物三盐基硫酸铅6公斤,抗铜剂N-水杨氨基邻苯二亚胺0.8公斤。
实施例3,制作205.1公斤本发明。
材料各组份配方为:低密度聚乙烯60公斤,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40公斤,改性纳米氢氧化镁60公斤,微胶囊化红磷7公斤,热塑性酚醛树脂27公斤,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4.5公斤,抗氧剂1010 0.5公斤,铅化合物三盐基硫酸铅5.5公斤,抗铜剂N-水杨氨基邻苯二亚胺0.6公斤。
制作本发明采用以下工艺步骤:
将按配方所需材料低密度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改性纳米氢氧化镁、微胶囊化红磷、热塑性酚醛树脂、交联剂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1010、铅化合物三盐基硫酸铅、抗铜剂N-水杨氨基邻苯二亚胺置于双辊开放式塑炼机中进行混炼,塑炼机的前辊温度120~125℃,后辊温度130~135℃,混炼约20分钟,制成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亨通电力电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14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贮氢合金用稀土镍镁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轴承钢球输送带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