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1190.0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1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马辉;谢兆凤;张圣南;曹永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0/06;C22B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3038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氯氧铋 制取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属于有色金属的湿法、火法相联合冶炼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氯氧铋是一种白色的难溶于水的铋化合物,是电解锡、电解铜、电解铅等阳极泥和某些铋精矿的氯化湿法回收工艺中得到的铋中间产品。例如,在处理铅阳极泥回收生产金、银的过程中会产出湿法渣(锑渣、铋渣),火法渣(一次渣、二次渣),烟尘等副产物料。此物料主要含有锑、铋、铜、铅、金、银等有价金属,在对各渣类进行综合回收时,一般采用氯化法进行湿法处理,在得到的浸出液中水解即得到氯氧铋。因此,氯氧铋中铋含量高,是制取精铋的主要原料,此外还含有铅银锑铜等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利用价值大。
目前,氯氧铋在企业里通常采用火法处理方法,直接将氯氧铋送反射炉进行还原熔炼,结果金属直收率低,并且由于氯离子的大量存在对设备腐蚀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它采用湿法、火法相联合的工艺从氯氧铋中制取精铋,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铋回收率,减少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将氯氧铋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液相转化脱氯,形成碳酸氧铋,转化工序的化学反应式为:
2BiOCl+Na2CO3=(BiO)2CO3+2NaCl;碳酸氧铋经还原熔炼成粗铋再进一步精炼成精铋;转化后母液返回利用。
作为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a、将氯氧铋在液固比3~6∶1、理论量1.2~3倍碳酸钠、温度40~70℃、搅拌速度250~450r·min-1、时间60~120min的条件下进行液相转化和过滤,得到碳酸氧铋和转化后液;
b、所产碳酸氧铋经反射炉或转炉还原熔炼成粗铋,再进一步深加工精炼成精铋;
c、所产转化后液返回a步骤与新补充的碳酸钠溶液混合配液,继续进行循环转化。
上述碳酸钠的理论量是指参与转化氯氧铋所消耗碳酸钠的理论计算用量。
本发明采用湿法、火法相联合的工艺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生产过程稳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符合要求。与现有的火法处理氯氧铋等方法比较,有效脱除了氯氧铋中的氯,消除了氯在后续火法冶炼过程中的危害,提高了铋回收率,减少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改善劳动作业条件;同时转化过程能将铋与杂质金属分离,起到净化氯氧铋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a、将氯氧铋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液相转化;
其中碳酸钠的用量为理论量1.8倍,碳酸钠溶液和氯氧铋的液固比为6∶1,反应液的搅拌速度350r·min-1,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20min,液相转化完成后过滤,得到碳酸氧铋和转化后液;
b、所产碳酸氧铋经反射炉或转炉还原熔炼成粗铋,再进一步深加工精炼成精铋;
c、所产转化后液返回a步骤与新补充的碳酸钠溶液混合配液,继续进行循环转化。
实施例2
一种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a、将氯氧铋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液相转化;
其中碳酸钠的用量为理论量1.2倍,碳酸钠溶液和氯氧铋的液固比为4∶1,反应液的搅拌速度450r·min-1,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0min,液相转化完成后过滤,得到碳酸氧铋和转化后液;
b、所产碳酸氧铋经反射炉或转炉还原熔炼成粗铋,再进一步深加工精炼成精铋;
c、所产转化后液返回a步骤与新补充的碳酸钠溶液混合配液,继续进行循环转化。
实施例3
一种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a、将氯氧铋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液相转化;
其中碳酸钠的用量为理论量2.2倍,碳酸钠溶液和氯氧铋的液固比为5∶1,反应液的搅拌速度250r·min-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0min,液相转化完成后过滤,得到碳酸氧铋和转化后液;
b、所产碳酸氧铋经反射炉或转炉还原熔炼成粗铋,再进一步深加工精炼成精铋;
c、所产转化后液返回a步骤与新补充的碳酸钠溶液混合配液,继续进行循环转化。
实施例4
一种用氯氧铋制取精铋的工艺,是按下述步骤实现的:
a、将氯氧铋用碳酸钠溶液进行液相转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11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接收机
- 下一篇:一种基于低功耗蓝牙技术的无线PTT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