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原位晶化型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20750.0 | 申请日: | 201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3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胡清勋;赵红娟;赵晓争;王宝杰;刘宏海;潘志爽;田爱珍;孙雪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9/08 | 分类号: | B01J29/08;B01J32/00;C10G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张茵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位 晶化型 催化裂化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原位晶化型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制备方法包括:
(1)以高岭土为原料制备原位晶化产物
将高岭土加入去离子水、粘结剂、助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制成的混合浆液经喷雾干燥得到高岭土喷雾微球、焙烧,焙烧后的微球与导向剂混合,水热晶化,过滤、水洗、干燥,得到NaY沸石含量为50~70%的原位晶化产物,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加入量为高岭土质量的1~10%;
(2)原位晶化产物经交换和焙烧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位晶化产物经交换和焙烧处理的具体过程为:将原位晶化产物采用铵盐、稀土或磷中的一种或多种进行交换、焙烧,得到原位晶化型催化裂化催化剂;以催化剂重量为100%计,氧化钠含量在1%以下,以RE2O3计,稀土含量为1~15%,以P2O5计,磷含量为0~5%。
3.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的加入量为高岭土质量的2~6%。
4.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岭土为硬质高岭土、软质高岭土、煤矸石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岭土粒径为2.5~3.5μm,晶体高岭石含量高于80%、氧化铁低于1.7%、氧化钠与氧化钾之和低于0.5%。
6.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岭土制备原位晶化产物过程包括以高岭土为原料,加入去离子水,混合打浆,加入粘结剂,最后加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制成的混合浆液经喷雾干燥得到高岭土喷雾微球,焙烧,焙烧后的微球与硅源、碱溶液、导向剂混合后,水热晶化、过滤、水洗、干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粘结剂为硅酸钠、硅溶胶、铝溶胶、拟薄水铝石中的一种或多种,加入量为高岭土质量的2~16%;碱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导向剂的组成摩尔比为(14~16)SiO2∶(0.7~1.3)Al2O3∶(14~16)Na2O∶(300~330)H2O。
9.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微球在600~1000℃焙烧1~3h,晶化温度80~110℃,晶化时间10~36h。
10.根据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喷雾微球一部分在920~1000℃焙烧,得到高土微球;另一部分在600~900℃焙烧,得到偏土微球,将两种焙烧微球混合后,与硅源、碱溶液、导向剂混合后,水热晶化、过滤、水洗、干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高土微球:偏土微球质量比为(5~2)∶(1~7)。
12.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位晶化产物在pH 3~6,温度80~95℃下进行交换;焙烧温度500~850℃,时间0.5~2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焙烧是在0~100%的水蒸气条件下进行的。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铵盐为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磷酸铵中的一种或多种;稀土为氯化稀土、硝酸稀土、氢氧化稀土中的一种或多种;磷为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磷酸铵、磷酸氢铵中的一种或多种。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制备方法,铵盐选自氯化铵和/或硝酸铵;稀土选自氯化稀土和/或硝酸稀土;磷选自磷酸氢二铵和/或磷酸铵。
1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RE2O3计,稀土含量为2~12%,以P2O5计,磷含量为0.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075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