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镀钯键合铜丝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20716.3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0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房跃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威纳尔特种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3/00 | 分类号: | H01L23/00;C22C9/00;C23C14/16;C23C14/3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1 | 代理人: | 张皋翔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镀钯键合 铜丝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键合丝,特别是涉及一种表面镀钯键合铜丝。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100359657C公告了一种《键合线和使用该键合线的集成电路装置》,这种键合线包含铜作为主要材料的芯材,在所述芯材上形成的包含除铜之外金属的异种金属层和一覆层,所述覆层包含具有熔点高于铜的熔点的抗氧化金属并且在所述异种金属层上形成。所述键合线可以形成在球直径的宽范围上具有真正圆形的球,并且可以使用镀敷技术制造而不会使镀液劣化,且所述覆层到所述芯材的粘合性良好。但是,在后续的压力加工过程中不能保证镀层的完整性,在拉伸时直径达到0.05mm时,镀层被破坏,而且,在铜芯材和钯层之间不做预镀金层时,电镀液很快会因铜在电镀液中溶解而变质,进而影响电镀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表面镀钯键合铜丝。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表面镀钯键合铜丝,包括铜为主组分的銅芯材,以及在所述銅芯材上镀覆形成的钯层。
这种表面镀钯键合铜丝的特点是:
由铜为主组分的铜芯材添加改善延伸性能的微量金属,经过单晶熔炼拉伸成铜合金芯线并在表面镀钯后再超细拉伸为表面镀钯键合铜丝。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主组分的銅芯材是纯度至少为99.9980%的高纯銅合金材料。
所述改善延伸性能的微量金属及其与主组分的銅芯材的重量百万分比(parts per million,缩略词为ppm)分别如下:
钙:3~5ppm;
镁:1~3ppm;
铝:2~4ppm;
锡:1~3ppm。所述单晶熔炼拉伸成的铜合金芯线具有纯单晶体结构,添加改善延伸性能的微量金属,可以明显提高单晶铜合金芯线的延伸性能。在后续的超细拉伸过程中不必进行中问退火就具有较好的最终塑性变形能力,在经过带惰性气体保护的动态在线退火后延伸率可达12%以上,其中直径为Ф23μm以下的超细键合铜丝的延伸率至少为11%,有利于焊接键合时充分变形,提高线弧刚性和高度,提高拉断力及可靠性。
所述镀覆形成的钯层,是在真空镀膜设备中进行动态连续磁控溅射真空镀膜形成的钯层。
所述真空镀膜设备的真空度为10-1~10Pa。
所述真空镀膜设备的阴极靶材为金和钯中的一种。可以使溅镀率达到0.1~1.0μm/min,其镀覆钯层附着力远大于化学触击电镀的镀层,在后续拉伸变形时变形一致,表面均匀,致密完整。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优选的是,所述主组分的銅芯材原料是6N銅(Six Nines Coppe=99.9999%),即纯度为99.9999%的高纯銅。
所述单晶熔炼后拉伸的铜合金芯线的直径为Ф0.05~0.25mm,属于超细芯材。
所述镀覆形成的钯层厚度为0.1~3.0μm。
所述超细拉伸为表面镀钯键合铜丝的最终成品直径为Ф18~50μ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表面镀钯键合铜丝在后续的超细拉伸过程中不必进行中间退火就具有较好的最终塑性变形能力,其延伸率至少为11%,镀钯层在压力加工过程中变形一致,表面均匀,致密完整,尤其是有利于焊接键合时充分变形,提高拉断力及可靠性,而且,产品成本可以控制在6元/百米左右,性价比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一种表面镀钯键合铜丝,包括铜为主组分的銅芯材,以及在銅芯材上镀覆形成的钯层。由铜为主组分的铜芯材添加改善延伸性能的微量金属,经过单晶熔炼拉伸成的铜芯线并在表面镀钯后再超细拉伸为表面镀钯键合铜丝。
主组分的銅芯材是纯度为99.9988%的高纯銅合金材料,选取6N高纯铜原料,添加5ppm的钙、2.3ppm的镁、3ppm的铝和2.8ppm的锡进行单晶熔炼,经化学分析其组分的重量百万分比分别如下:
铜 99998.00×10-6;
铁 0.05×10-6;
硅 0.08×10-6:
硫 0.01×10-6;
银 0.10×10-6;
砷 0.01×10-6;
铍 0.03×10-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威纳尔特种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威纳尔特种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07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晶硅二极管的串联结构
- 下一篇: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