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调节高效废酸组合燃烧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20301.6 | 申请日: | 201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6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东;李龙飞;杨国华;洪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3G7/04 | 分类号: | F23G7/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王少文 | 
| 地址: | 7101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调节 高效 组合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酸组合燃烧器,可应用于废酸裂解炉或其它废液焚烧炉,产生高温裂解气,为焚烧裂解制工业硫酸或其它提供高温裂解气。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的高度发展,各种生产系统排出的废气、废液及废渣增多,由此带来的公害日益严重。为避免环境遭受污染,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安全,必须对排放的废物进行净化处理。废液处理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一般有机械法、吸附法、化学法、生物化学法及高温裂解法等。各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优缺点,而裂解法常常是最为实用而有效的。再之,采用裂解法其工艺系统的配置面积不大,建设费用也不太高,因此裂解法处理废液在国内外被广泛采用。
生产高标号清洁汽油调和组分油(烃化油)的硫酸烷基化装置,每生产1t烃化油要产生80~90kg浓度为85%~90%的废硫酸,处理废硫酸不仅关系到消除废硫酸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可进一步完善硫酸烷基化工艺。所以,我国炼油厂及环保部门对废硫酸的处理都极为重视。目前、高温裂解法是处理烷基化废酸的主要工艺过程。
废硫酸高温裂解的基本原理可用下列方程进行说明(也就是废硫酸的热分解一般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废硫酸的蒸发脱水阶段,第二阶段是SO3分解成SO2阶段):
H2SO4(液)→SO3(气)+H2O(气)-176kJ/mol
SO3(气)→SO2(气)+1/2O2(气)-99kJ/mol
或:H2SO4(液)→SO2(气)+1/2O2(气)+H2O(气)-275kJ/mol
CnH2n+2+O2→CO+CO2+H2O+Q
将这一裂解过程的温度控制在1000~1100℃。其原因:一是虽然废硫酸在500~850℃的温度下就开始裂解生成SO3和H2O,但实际上SO3裂解成SO2的过程必须在较高温度下才能进行的更完全;二是在850℃的温度下裂解速度缓慢,这样物料在裂解炉内的停留时间也要更长,则要求裂解炉炉体较长,从设备角度考虑也不合理;三是低温产生杂质较多,易堵塞设备、管道、阀门等对生产不利,且硫酸的回收率低,产生废水多。为了避免以上不利因素则将裂解温度控制在1000~1100℃。
一般的废酸高温裂解炉,烧嘴和废液喷枪分开布置,结构不紧凑,占用面积较大,并且当废液流量变化时,烧嘴不能进行适应性调节,或者调解过程烧嘴燃烧稳定性较差,影响废酸裂解温度,从而影响整个废酸裂解的工艺过程。同时还会造成废酸喷射到炉膛内壁对炉膛产生腐蚀,影响裂解炉的寿命。也有组合式废酸燃烧器,但调节范围有限,不能在较大范围调节时均能保证裂解炉高效稳定工作。
综上所述,废酸高温裂解是硫酸烷基化工艺的核心部分,而废酸组合燃烧器又是废酸裂解炉的核心装置,在废酸流量大范围变化时,现有的组合式燃烧器还不能满足适应性的调节过程,不能提供废酸裂解时需要的合适温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调节高效废酸组合燃烧器,在废酸流量30%~100%变化时能够可靠工作,具有燃烧效率高,裂解温度可控,废酸雾化好,分解快,布局紧凑等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可调节高效废酸组合燃烧器,其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废酸喷枪以及环绕废酸喷枪的烧嘴;
所述废酸喷枪包括废酸入口6、废酸管路61、雾化气入口7、雾化气管路71、混合器17、混合腔16以及喷头10;所述雾化气管路环绕设置于废酸管路外部;所述雾化气管路的一端接雾化气入口7,另一端开口于混合器,所述废酸管路的一端接废酸入口6,另一端开口于混合器,所述混合器17设置在混合腔16后端部且开口于混合腔;所述喷头10设置于混合腔16前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六研究院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0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传真方法、终端及系统
 - 下一篇:固定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