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弃笋壳制备笋壳饲料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20062.4 | 申请日: | 201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51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石伟勇;贾燕芳;何延;蒋玉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K1/14 | 分类号: | A23K1/1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沈志良 |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弃 制备 饲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副产品废弃物深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将废弃笋壳制备笋壳饲料的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竹子大国,全国每年鲜笋产量达到200万t以上。如此大量的鲜笋原料无法完全靠鲜食来消化,因此竹笋加工和贸易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约有60%左右的鲜笋用作加工原料,但加工过程中也产生大量废弃笋壳。研究表明,笋壳含粗蛋白9.0%、氨基酸1.7%、粗脂肪1.56%、粗纤维26.3%、总糖19.7%、灰分8.72%、磷0.2%、钾3.0%、钙0.16%,具有相当好的饲用价值和实用性。但笋壳粗糙,适口性差,其中木质纤维含量高,蛋白和壳溶性糖含量相对较低,直接采食,影响畜禽生产能力提高,以及消化率和能源利用率低,成为笋壳饲料化必须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废弃笋壳制备笋壳饲料的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笋壳直接作为饲料存在的适口性差,消化率和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针对笋壳营养特性,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青贮,制备优质笋壳饲料。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1)原料准备:各原料的重量组分按鲜样计为:70-90份笋壳、5-10份麸皮、5-10份菜籽饼、0.5-1份微生物菌剂;2)加工:笋壳粉碎后,进行原料混和,即把麸皮、菜籽饼按配比均匀混入笋壳,并接种微生物菌剂,然后经青贮,产品品调整,最后得到笋壳饲料成品。
笋壳原料为竹笋加工厂废弃笋壳或收集笋壳,笋壳用粉碎机破碎,细度不超过2cm;笋壳原料的重量百分含水量为80%左右;
微生物菌剂中包括如下各组份:40-50份乳酸菌、30-40份纤维分解菌、10-20酵母菌份组成,各组份均为重量份;
所述的青贮是指于密闭容器内,将原料压实,厌氧发酵;30-50天完成发酵过程。
所述的产品调整是指将笋壳青贮后物料晾干或烘干机烘干至含水率10%左右,粉碎、包装成品或根据不同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营养需求,营养配比后成为多功能笋壳饲料。
本发的优点是:
1、饲料是动物的营养来源,每一种饲料都有各自的产品属性和营养属性,其来源、性状、营养价值的高低、加工调制是否适当,都会影响到动物对饲料的利用。本发明中,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尽可能降低笋壳饲料化的限制因素,特别是纤维分解菌,促进笋壳纤维降解,增加笋壳饲料可消化吸收的成分,改善口感,提高笋壳饲料的营养价值。
2、本发明笋壳为废弃物资源,无成本且天然无污染,制备的笋壳饲料可以作为反刍动物如牛、羊的直接饲料,或为猪、鸡、鸭、鹅等的补充饲料,节约了粮食。
3、本发明为废弃笋壳资源利用提供了新途径,实现竹笋加工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取80份笋壳(笋壳的重量百分含水量为78%左右)、10份麸皮、10菜籽饼、0.5份微生物菌剂(45份乳酸菌、35份纤维分解菌、20酵母菌份组成(均为重量份)),笋壳用粉碎机破碎,细度不超过2cm,混和均匀,置于发酵池密封青贮,发酵30天后,自然晾干至含水率10%左右,粉碎、包装成为笋壳饲料成品。
实施例2
取90份笋壳(笋壳的重量百分含水量为75%左右)、5份麸皮、5菜籽、1份微生物菌剂(35份乳酸菌、40份纤维分解菌、25酵母菌份组成(均为重量份),混和均匀,置于发酵池密封青贮,发酵40天后,自然晾干至含水率10%左右,粉碎、挤压造粒成为笋壳饲料成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20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含有农药残留的人参样品测定前的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