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9920.3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6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陈乐生;陈晓;祁更新;穆成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H01B1/08;H01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状 结构 氧化物 电触头 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银-金属-添加剂的合金粉和石墨粉均匀混合,然后置于高能球磨罐中进行球磨,其中:合金粉中所述金属为一切能够与银形成合金、还原性比Ag强能够自发氧化的金属,且金属种类为一种或多种;所述合金粉中银和其它金属重量比例根据所需制备材料成份及后续加工要求所需计算;合金粉和石墨重量比例根据材料所需的疏松度计算获得;添加剂含量按金属含量及后续工艺所需计算获得,且添加剂为Bi、In、Cu及稀土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粉体进行内氧化,包括两步,首先在空气气氛下脱碳,其次在氧气气氛下内氧化;
第三步,将第二步获得的内氧化后的粉体依次进行球磨造粒和过筛,未能通过筛网的大颗粒粉体再重新返回到球磨机中进行加工,然后再过筛;
第四步,将第三步获得的复合粉体和基体银粉倒入混粉机中进行混粉,其中:复合粉体和基体银粉重量比例根据所需制备材料成份及纤维尺寸所需计算获得;
第五步,将第四步获得的粉体进行冷等静压;
第六步,将冷等静压获得的坯体进行烧结;
第七步,将烧结获得的坯体进行热压;
第八步,将热压获得的坯体进行热挤压,得到纤维状结构银基电触头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中,所述合金粉粒度在80-400目之间;合金粉中银和金属重量比例在3-0.5之间;石墨粉占混合粉末总重量含量在0.5%-3%之间;添加剂金属含量根据其氧化物重量不超过银基氧化物中增强相的重量计算获得,且添加剂为Bi、In、Cu及稀土元素中的一种多种;所述球磨转速在180转/分钟-300转/分钟之间,球磨时间在5-10小时,球料比在10-20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步中,所述内氧化包括两步,首先在空气气氛下氧化,温度在250℃-700℃,氧化时间在5-15小时之间;其次在氧气气氛下氧化,温度在300℃-700℃之间,氧化时间在5-15小时之间,氧压在0.5MPa-3.5MP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步中,所述高能球磨,其转速在180转/分钟-280转/分钟之间,球磨时间在5-15小时,球料比在10-20之间,所过筛目数在100-400目之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四步中,所述混粉机转速在20转/分钟-40转/分钟之间,混粉时间在2-6小时之间,基体银粉粒度在50-400目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五步中,所述冷等静压压强在100-400Mpa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六步中,所述烧结,其中:烧结温度在600℃-900℃之间,烧结时间在5-10小时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七步中,所述热压,其中:热压温度在600℃-850℃之间,热压压强在200-700MPa之间,热压时间为5min-30min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八步中,所述热挤压,其中:坯体加热温度在700-900℃之间,挤压比在60-400之间,挤压速度在5-15cm/min之间;挤压模具预热温度在300-500℃之间。
10.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纤维状结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状结构的银基氧化物电触头材料具有明显的纤维状增强相材料,其中增强相材料的纤维状组织结构是由其颗粒定向排列而成的;增强相材料为一种材料或多种材料混合物,取决于前期银-金属合金粉中的未氧化金属的种类数及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992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