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9506.2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36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毛溪林;李春强;黄清利;罗锡文;刘香云;印文;徐春燕;任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6 | 分类号: | F23C1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王玮 |
地址: | 550003***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流化床 锅炉 料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锅炉设备,具体说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
背景技术
返料器的基本功能是将旋风分离器分离下来的高温固体颗粒,通过返料器底部的等压风室送风,将高温物料连续稳定地送回燃烧室内二次燃烧。U型阀是连接立管与返料管的设备,且尺寸固定(根据锅炉设计时确定),目的是保证循环物料稳定输送入炉膛,同时防止烟气反串进分离器。其原理就是从底部送入的流化空气将分离器收集的物料流化,在立管与炉膛压差的作用下将物料送入炉膛。当外循环减弱时,立管与炉膛压差小,返料量减少,具有自平衡的作用。立管内物料高度变化减小(即维持一定的料位高度),防止烟气反窜。
循环流化床锅炉原来的U型阀为固定式结构,由于实际生产中要求不断地启炉和压火,长期生产运行后,U型阀损坏或磨损导致U型阀尺寸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返料不畅、结焦、锅炉无法正常运行,且在停炉清理过程中必须敲掉原来的U型阀砖,待清理完后重新浇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方便清理维修,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包括立管、返料管,阀体设于立管和返料管之间,所述阀体内阀腔包括与立管连接的第一腔,和与返料管连接的第二腔,阀体内设隔墙,处于第一、第二腔之间,所述隔墙不完全分隔第一、第二腔,第一、第二腔下方分别设有第一、第二风室,所述隔墙与阀体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腔为U形,所述阀体上设与隔墙配合的对应通孔,隔墙插于对应通孔中。
优选地,所述隔墙为块状体,包括不锈钢外壳,及内设磷酸盐耐火混凝土填充。
由于本发明中的隔墙为可拆卸的活动结构,方便安装拆卸,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减少清理时间及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的示意图,图1中的箭头表示物料进入返料器的路径方向。
图2为本发明涉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中U形阀腔的示意图,即图1中A-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涉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中隔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为本发明涉及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的截面视图。由该图可知,返料器包括进料口7、立管1、和返料管5,阀体设于立管1和返料管5之间。进料口7接收来自旋风分离器的物料。进料口7连接立管1,物料自立管1进入阀体,通过阀体后再经过返料管5,最终进入炉膛。阀体内阀腔2包括与立管1连接的第一腔21,和与返料管5连接的第二腔22,阀体内设隔墙6,处于第一、第二腔21、22之间,所述隔墙6不完全分隔第一、第二腔21、22,故阀腔2为U形,见图1。第一、第二腔21、22下方分别设有第一、第二风室3、4,两个风室独立,均向阀腔2送风,但送风量不同。物料在第一腔21中处于下降状态,而在第二腔22中处于上升阶段,在空气的帮助下实现自分离器至炉膛的流动,不同的送风量能调节负荷,且避免物料下降阶段的反窜,在第一腔21的一侧,设有废料收集口8。所述隔墙6与阀体活动连接,即阀体上设与隔墙6配合的对应通孔,隔墙6插于对应通孔中,见图2。所述隔墙6为块状体,包括不锈钢外壳,及内填磷酸盐耐火混凝土,见图3。这种墙体不易损坏变形,而且为可拆卸的活动结构,方便安装拆卸,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减少清理时间及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95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重叠电极的LED芯片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双电缆型电流互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