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阴离子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9150.2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3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施晓旦;李改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00 | 分类号: | C08B37/00;D21H2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阴离子 瓜尔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阴离子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瓜尔胶是一种天然的半乳甘露聚糖胶。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造纸、纺织石油加工等行业。然而天然瓜尔胶溶解速度慢、水不溶物含量高、溶液透明度差且不稳定,从而大大地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通过化学改性在其高分子链上引入新的亲水基团,增长增大亲水性的支链从而改善其水溶性,提高与电解质的相容性,增加粘度的稳定性,降低水不溶物的含量,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需要,扩大瓜尔胶的应用范围,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根据取代基种类的不同,改性瓜尔胶可以分为:非离子瓜尔胶、阳离子瓜尔胶、阴离子瓜尔胶、两性瓜尔胶。目前,最常用的阴离子瓜尔胶羧甲基瓜尔胶,其合成方法一般是:将瓜尔胶与氯乙酸和氢氧化钠在乙醇介质中反应而制得,或者瓜尔胶和氯乙酸钠直接反应而制得。但是,目前的方法,如专利CN101323647A提供的方法,存在如下的缺陷:其一:所用原料氯乙酸或氯乙酸钠毒性大,腐蚀性强;其二:溶剂法制备阴离子瓜尔胶,工艺繁琐,需要经过反复的抽滤和洗涤过程,严重的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阴离子瓜尔胶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碱性催化剂、瓜尔胶改性剂和溶剂混合后,喷淋到瓜尔胶粉末上,在40-50℃反应4-6小时,用中和剂中和体系的pH至6~8,干燥,将物料的重量水份含量降至7%以下,获得阴离子离子瓜尔胶,其阴离子醚化基取代度达到0.4~0.7;其重量浓度为1%的水溶液粘度,在25℃时为3000-6000cps;
所述的瓜尔胶改性剂为三聚氯氰与对氨基苯磺酸钠 的反应产物。
所述瓜尔胶改性剂与瓜尔胶的重量比为20-60:100;
所述碱性催化剂和瓜尔胶的重量比为3~8:100;
所述碱性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镁、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二乙胺或三乙胺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溶剂选自异丙醇、乙醇或丁醇;
所述的中和剂为盐酸、磷酸或冰醋酸;
所述瓜尔胶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三聚氯氰的水浆液,在0~5℃下,加入对氨基苯磺酸钠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用重量浓度为32~40%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8-9,反应至30分钟内,pH值无变化,反应结束,然后从反应产物中收集瓜尔胶改性剂:2-(4-磺基)-苯基胺-4,6-二氯-1,3,5-均三嗪;反应通式如下:
三聚氯氰的水浆液中,三聚氯氰的重量含量为15~30%;
三聚氯氰与对氨基苯磺酸钠的重量比为1∶1~1.05;
本发明所制备的阴离子瓜尔胶,阴离子取代度为0.4-0.7,粘度(NDJ-1,4#,30rpm,25℃):3000-6000cps,水不溶物含量小于10%。
本发明的阴离子瓜尔胶具有很好的透明度、耐酸碱性、耐盐性,和用做增稠剂、分散稳定剂和乳化剂,大量应用于石油、纺织、造纸和药物领域。作为表面施胶剂能显著增加纸张的抗水能力和及表面强度,减少掉毛掉粉,改善印刷适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A、在装有搅拌、温度计、氮气通道和加料通道的四口烧瓶中加入10g三聚氯氰和50g水,搅拌,得乳白色浆液,然后在冰浴条件下用恒压滴液漏斗缓慢的加入浓度10.5%的对氨基苯磺酸钠溶液100克,反应过程中,用重量浓度为32%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为8.5,30分钟内,pH值无变化,反应结束。抽滤、洗涤、干燥后得瓜尔胶改性剂2-(4-磺基)-苯基胺-4,6-二氯-1,3,5-均三嗪。
B、将瓜尔胶改性剂20重量份、30重量份异丙醇和重量浓度为30%的氢氧化钠溶液16份混合后,喷洒在100份的瓜尔胶原粉上,搅拌下升温至50℃下反应4小时,冷却至室温,用重量浓度为30%的盐酸将pH值调至6.0,用气流干燥法干燥,获得阴离子瓜尔胶,根据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变形淀粉生产及应用手册》P649-650方法测得阴离子取代度为0.41,1%水溶液25%粘度为5800cps,水不溶物含量为8.12%。
实施例2
A、瓜尔胶改性剂制备如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东升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9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星形聚合物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调风旋流煤粉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