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9130.5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5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罗启仕;张长波;高洁;李忠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周濂堂 |
地址: | 2002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修复 方法 | ||
1.一种受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其特征是:有一对插入土壤的电极,,其插入深度与植物根长可比拟;对处在电极之间的植物根部施加短间隔时间改变电极性的直流弱电场激励;所述深度与植物根长可比拟取0.5米;所述短间隔时间是3~5小时;所述直流弱电场是0.1~1mA/cm2;并按以下步骤实施:
1)栽培修复植物:(a)选取含顶芽5cm长的带叶东南景天植物枝条,利用基质在20℃,湿度70%,光照40%的植物培养箱中进行扦插培养,每5天施加营养液15~20ml;培育10天后,将已长出根的幼苗直接插入清洁土壤中培育;
(b)培育15天,长到10~20cm高后,待用;
2)测定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浓度,确定土壤重金属污染区域;
3)划出需要修复的土壤区域,构筑修复带与隔离带:修复带与隔离带为同形状、同面积,平行相间排列;清除带内杂物;本修复带与隔离带划定为长10米、宽1.5米的长方形修复区;
4)安置电极及电极控制系统:在长10米的修复区两对边中间分别横着垂直插入长8米、宽0.5米、厚0.05米的板状石墨电极,石墨电极顶端与土壤平面平,电极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电场的施加方式;
5)种植修复植物:在土壤修复带内等间隔地移植经培肓的东南景天植物,所述等间隔其一种间隔方式是:植物纵横均为直线排列,横向植物颗间隔2米成行,行间距0.3米;浇灌去离子水,调节土壤水分饱和度约为65%,在自然条件下培育15天;
6)施加电场:修复装置上的正、负极板状电极与150V直流电源相连接通电,每隔3~5小时切换阴阳极性,连续运行15~20天,停止通电;
7)重复步骤6);直至土壤中的重金属浓度降至要求范围;
8)隔离带改为修复带,原修复带改为隔离带;重复步骤5),6),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91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