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高得率浆配抄的轻型纸及其抄造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8717.4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李树俭;曾金枝;张明国;韩福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21/10 | 分类号: | D21H21/10;D21H17/55;D21H17/66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王汝银 |
地址: | 2526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率浆配抄 轻型 及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高得率浆配抄的轻型纸及其抄造工艺。
背景技术
轻型纸具有色泽自然柔和、纸质松厚等特点。轻型纸不含增白剂,长时间阅读不会造成视觉疲劳和伤害,感官比较舒服。轻型纸米色的暗淡光泽使印刷图像清晰,立体感强,能减少眼睛的疲劳。轻型纸纸质松厚,印刷品重量相对较轻,能减轻读者的负担。目前,轻型纸有逐步取代双面胶版印刷纸的趋势,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市场上一般的轻型纸浆料配比为APMP浆配抄部分针叶机械浆和部分针叶化学浆,针叶化学浆用水量大,污染负荷严重,得率较低,价格昂贵,特别是2010年,针叶化学浆吨浆价格高达7000元人民币。不用针叶化学浆,已成为轻型纸生产厂家的共同愿望。但是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生产轻型纸不用针叶化学浆,往往导致纸张的抗张强度低,生产不正常,频繁断头,单程留着率低,白水中循环负荷量大,系统脏得快,冲刷周期短,影响纸机产量,CIE白度低,市场上不是非常受欢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高得率浆配抄的轻型纸及其抄造工艺。本发明以杨木APMP浆和针叶机械浆配抄,在浆中木素含量高的情况下,研究打浆条件,确定打浆工艺参数,提高叩后浆纤维间的结合力从而提高纸张的抗张强度,确保生产正常;研究助留系统和稳定纸浆白度的方法,提高网部单程留着率和保证成纸的白度,同时研究湿部的整饰效果,提高纸张的印刷适性。本发明生产的轻型纸具有表面细腻,平滑度高,两面差小,原白白度高,纯朴自然,抄造成本低的特点,属绿色纯环保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高得率浆配抄的轻型纸抄造工艺,其特征是:
(1)浆料为杨木APMP浆和针叶机械浆,两种浆的质量百分数为:杨木APMP浆40~60%,针叶机械浆60-40%;
(2)配浆前,杨木APMP浆和针叶机械浆质量指标:
杨木APMP浆:浓度5.4±0.1%,叩解度53~60°SR,湿重1.1±0.1g,
针叶机械浆:浓度5.4±0.1%,叩解度50~58°SR,湿重5.3±0.1g;
(3)采用三元助留助滤体系PAC(聚氯化铝)+CPAM(阳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其中CPAM加入点为压力筛前,加入量为250-350g/t纸,APAM加入点为压力筛后,加入量为250-350g/t纸,PAC用量为2-4kg/t纸,分两处加入,一处在高位箱,其用量为总用量60%~75%,其余的加在白水池,三种助留剂的用量均是相对成纸而言的;其抄造单程留着率在75%以上;
(4)多点加入螯合剂DTPA,DTPA加入点:水力碎浆机、叩前池和白水混合池,其总加入量为3-6kg/t绝干浆,加入量:水力碎浆机为0.75-1.5kg/t绝干浆,叩前池为1.5-4.5kg/t绝干浆,白水混合池为0.75-1.5kg/t绝干浆;
(5)其它辅料用量:(A)AKD加入量为绝干浆重量的1.1%~1.3%,(B)填料用量为200-280kg/t绝干浆;
(6)上网浆PH值:7.7-8.2。
制得的全高得率浆配抄的轻型纸质量指标:定量为50-80g/m2,灰分(CaO灰分)为12-18%,松厚度为1.78-1.98cm3/g。
其它指标:水分6-8%,ISO白度:≥77%,不透明度≥88%,平滑度正反面均大于8s,卷筒纸纵向抗张指数大于40N.m/g,印刷表面强度平均不低于1.0m/s,平滑度两面差低于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全部采用高得率浆,节约了自然资源,产品成本低;
②属纯环保绿色产品,污染负荷小;
③抄造单程留着率高,延长了冲刷周期;
④产品原白白度高,色彩鲜亮柔和,在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纸业银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87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