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接收机的光自动增益控制电路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17758.1 | 申请日: | 201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07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 发明(设计)人: | 章冠华;陆炯;陈鑫;邵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0/17 | 分类号: | H04B10/17 |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王海泉 | 
| 地址: | 2155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有线电视网络 接收机 自动增益控制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接收机的光控自动增益控制(AGC AutomaticGain Control)电路,属于有线电视技术领域,尤其是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双向网络改造的一种基于有线电视光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至2009年底,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1.74亿户。2010年1月13日,温家宝总理在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正式提出加快推进中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时间表。2010年6月6日,我国通过了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并于7月1日确定了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三网融合实现后,广播电视网不仅可以提供电视节目,还可以提供互联网和语音通信业务。对于互联网和电信网络而言,也可以更好地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视等业务,分享广播电视网丰富的节目资源。国家广电总局要求混合光纤同轴电缆(HFC)双向网络改造一个是基础传输网络改造,其中有基本实现光纤到楼,逐步实现光纤到户。随着HFC网络的不断升级和改造,光纤网络以低廉的价格、更广的覆盖范围、更快的传输速度以及更小的故障率,迅速取代同轴电缆。这样在HFC网络中光发射机和光接收机就成为网络中的关键设备,在这里我就根据新一代广电网络的发展开发一款超低光功率接收有线电视网络光接收机的光控自动增益控制电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接收机的光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它可保证用户电视信号正常,可在基本不考虑光功率的前提下进行网络改造,实现光纤入户,网络架构简单,网络实现无源传输。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用于有线电视网络光接收机的光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检测器、偏置电路、第一放大电路、电调衰减电路、第二放大电路、光功率检测电路、比较电路、D/A转换电路和光功率指示电路,光纤通过法兰输入光信号到光检测器,光检测器与偏置电路、光功率检测电路和光输入信号连接,第一放大电路与偏置电路、电调衰减电路连接,第二放大电路与电调衰减电路连接并与输出射频信号,D/A转换电路与电调衰减电路、光功率指示电路和比较电路连接,比较电路与光功率指示电路和光功率检测电路连接。
本发明所述的偏置电路包括电感L2、信号耦合器Z1、电容C5~C7、电阻R3~R5,电感L2的一端接光检测器的1脚,电感L2另一端接信号耦合器Z1输入端,信号耦合器Z1输出端接电阻R4和电容C7的一端,信号耦合器Z1混合端接第一放大电路,电阻R4另一端接电阻R3、R5和电容C5的一端,电阻R5另一端、电容C6的一端接直流电压+24V,电容C5、C6、C7、电阻R3另一端共同接地。
本发明所述的第一放大电路包括电容C3、C4、C8~C10、电感L3、L4、电阻R6、放大管A1,其中放大管A1为OEI公司F226,电容C3的一端接偏置电路的信号耦合器Z1混合端,电容C3另一端接放大管A1的1脚和电容C4的一端,放大管A1的2脚接电容C8和电感L4的一端,电感L4另一端接电容C9和电阻R6的一端,电阻R6另一端接直流电压+8V和电容C10的一端,电容C8另一端接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接电调衰减电路,电容C4、C9、C10的另一端和放大管A1的3、4脚共同接地。
本发明所述的电调衰减电路包括电感L5、电容C11~C15、C17、电阻R7~R14、双二极管D1、D2,电阻R9的一端和双二极管D1的3脚接第一放大电路,直流电压+24V接电容C11、电阻R7的一端,电阻R7另一端接电阻R10、R11、R12和电容C14的一端,电阻R10另一端接电容C12、电阻R8的一端和双二极管D1的1脚,电阻R12另一端接电容C15、电阻R13的一端和双二极管D2的1脚,双二极管D1的2脚接双二极管D2的2脚和电感L5的一端,双二极管D2的3脚接电阻R14的一端和第二放大电路,电感L5另一端接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7的一端和A点,A点接D/A转换电路,电容C11-C15、C17的另一端、电阻R8、R9、R11、R13、R14共同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高事达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77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业务测试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动机安装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