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以及无线音频传输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7710.0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1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吕龙腾;罗世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钰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38 | 分类号: | H04B1/38;H04L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任永武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音频 收发 装置 以及 传输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以及无线音频传输方法,特别是一种能够一对多双向传输音频信号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以及无线音频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例如附有麦克风的无线耳机,能够接收主机端所传送过来的音频信号并加以播放,亦能够通过麦克风将使用者端的声音回传至主机端。然而,现有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仅能应用于一对一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因此,提供一种能够一对多双向传输音频信号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便是目前极需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以及无线音频传输方法,其是利用时间分享(Time Sharing)的概念,于可传送信号时将音频信号于二个不同的频道进行传送,以降低干扰的影响。此外,所传送的信号包含向前错误更正码,以利接收端更正包含错误位的音频信号,进而提升传输品质。
根据本发明一方面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包含一音频输入模块以及一射频收发模块。音频输入模块用以输入一音频信号。射频收发模块与音频输入模块电性连接,用以将音频信号转换为一第一射频信号以及一第二射频信号,并于可传送信号的一单位时间内将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第二射频信号分别于一第一频道以及一第二频道传送,以及于非可传送信号的单位时间内接收另一无线音频收发装置所传送的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第二射频信号,其中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第二射频信号至少其中之一包含一向前错误更正(FEC)码。
根据本发明另一方面的无线音频传输方法,其应用于包含多个无线音频收发装置的一无线音频传输系统。本发明的无线音频传输方法包含每一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依序于一单位时间内将一音频信号转换为一第一射频信号以及一第二射频信号,并分别于一第一频道以及一第二频道传送,其中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第二射频信号至少其中之一包含一向前错误更正码;以及其它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于非可传送信号的单位时间内接收第一射频信号以及第二射频信号。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以及无线音频传输方法利用时间分享的概念,于可传送信号时将音频信号于二个不同的频道进行传送,以降低干扰的影响。同时,所传送的音频信号包含向前错误更正码,以利接收端更正包含错误位的音频信号,进而提升传输品质。本发明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不仅可一对多双向传输音频信号,较佳者,可整合人性化界面装置以减少使用者购置相关装置的成本。
以下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详加说明,当可更容易了解本发明的目的、技术内容、特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所组成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的示意图。
图2a以及图2b为显示本发明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传输音频信号的时序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于多个频道传输音频信号以及切换频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10a、10b包含一音频输入模块13以及一射频收发模块11。于一实施例中,作为主机端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10a中的音频输入模块13可为一音频输入界面,其用以与一音频产生器20连接,以输入来自音频产生器20的一音频信号。或者,作为使用者端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10b中的音频输入模块13可为一麦克风,其用以接收使用者的语音以产生一音频信号。射频收发模块11与音频输入模块13电性连接。射频收发模块11将来自音频输入模块13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以传输至远程。
于一实施例中,由主机端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10a以及使用者端的无线音频收发装置10b、10c所组成的无线音频传输系统是利用时间分享(Time Sharing)的概念来传输音频信号。亦即系统将使用频道的时间分割成多个单位时间,无线音频收发装置10a、10b、10c依序于相对应的单位时间内传输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钰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钰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7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