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余氯检测试剂包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7573.0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8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海宁;白东江;徐文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海宁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3003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余氯 检测 试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分析测定用的化学试剂,特别是一种水质余氯检测试剂包。
背景技术
根据国家对饮用水水质卫生的要求:所有集中式供水,出厂水都应该经消毒处理,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中消毒剂的余量都应符合国家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消毒的消毒剂种类很多,有液氯,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等等,就消毒效果,消毒成本和管网末梢消毒剂保持量等综合指标来看,目前国内外生活饮用水中消毒剂使用最广泛的还是氯消毒剂,其它水消毒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采用氯消毒的就更广泛了。对水中余氯量的检测从某种程度上可反应消毒效果的好坏,过去余氯检测的方法多采用邻联甲苯胺比色法,由于邻联甲苯胺试剂是疑似强致癌物质,现多已废除此检测方法。目前国内外多采用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简称DPD法),国标GB/T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检验方法》和GB11898—89《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及国际标准ISO 7392/2—1985《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第2部分:N.N—二乙基1,4—苯二胺比色法.常规控制用》等标准检验方法中都有DPD分光光度检验水质余氯的具体方法,其检验方法原理都是:在PH6.2~6.5条件下,余氯直接与N.N—二乙基1,4—苯二胺(DPD)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浓度成正比,用分光光度法测量其吸光度,即可得对应浓度。用该法检测余氯具有重线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但水中余氯的性质决定了余氯的检测最好是在现场取样测定,才具有代表性,水中余氯具有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遇到水中有微生物或还原性物质、光线等都要被消耗掉,保存也较困难,所以余氯的测定要现场采样后立即测定,自始至终避免强光、振摇和温热,这给分析人员带来很多不便,现场要携带很多试剂和仪器,而且这些试剂都要提前在实验室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液体,再带到现场进行测定,DPD显色剂配成液体后还必须在棕色瓶中,冰箱内保存,否则很快就会失效,影响测定的准确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质 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的征求意见稿即新代替标准GB11898—89中的现场测定法,其方法是:在样品杯或管中加入推荐样品量1/20体积的DPD溶液和1/20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然后加入仪器推荐样品体积的试样(测总氯时再加入推荐样品量1/10体积的碘化钾溶液),混匀后比色测定。该测定方法中涉及到的检测试剂都为液体试剂,根据计算,测定时加入水样中的这些液体试剂其有效含量是非常少的,如果直接依据液体比例进行含量混合是无法实现试剂固体包装,因此需要改变试剂比例,使之既不影响水样测定又能实现很好的固体混合加工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余氯检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把测定所用的液体试剂通过计算按比例,混合为一个固体试剂包,通过该试剂包所测得的余氯值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具有同等的测定结果,解决现场测定余氯时的不便和困难,同时也克服液体试剂的不稳定和保质期短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水质余氯检测试剂包。
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解决其技术问题:
一种水质余氯检测试剂包,包括游离氯测定试剂包和总氯测定试剂包,由固体缓冲剂、显色剂和掩蔽剂按比例混合制成。
所述游离氯测定试剂包由固体缓冲剂、游离氯显色剂和掩蔽剂按16∶1∶1的重量比混合制成,每包重量为0.1g。
游离氯显色剂为:N.N—二乙基1,4—苯二胺,简称DPD。
所述N.N—二乙基1,4—苯二胺包括DPD硫酸盐、DPD草酸盐、DPD盐酸盐中的任一种易溶于水的DPD盐。
所述总氯测定试剂包由固体缓冲剂、总氯显色剂和掩蔽剂按16∶19∶1的重量比混合制成,每包重量为0.2g。
所述总氯显色剂为:N.N—二乙基1,4—苯二胺和碘化钾的混合物,配比为1∶18。
所述固体缓冲剂由无水磷酸氢二钠和无水磷酸二氢钾以12∶23的重量比混合组成。
所述掩蔽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2N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海宁,未经杨海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7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