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自行供电无线传输的肺活量检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6691.X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5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91 | 分类号: | A61B5/091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行 供电 无线 传输 肺活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自行供电无线传输的肺活量检测装置,其主要在于一定子座上缠绕有二组独立供电的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可以分别输出电压,以供检测肺活量及供电使用,而不会有互相干扰或电压供应不足的缺点。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肺活量的测量,均会使用肺活量检测机进行检测,而一般常见的肺活量检测机,通常如中国台湾2004年5月1日所公告的实用新型第586412号「肺活量测试装置」专利案所示,其设有一吹管单元配合旋动叶片,而可将使用者吹气气量集中并使得叶片旋动,而电子电路即可通过检测叶片的旋转次数,即能判断使用者的肺活量数值。
但是,上述结构必需再安装有电池或外接电源,如此,才能供应其作动检测时所需的电力,其在使用上容易因电力的供应不良而中断,又其传输数值记录亦会受到电线联机的长度而受到限制,而且构件组成过多,不仅耗费电力、成本及容易造成故障,并影响到检测时的准确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自行供电无线传输的肺活量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因电力供应不良而中断以及耗费电力、成本并容易造成故障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具自行供电无线传输的肺活量检测装置,其中,包括有:
一壳体,其内部设有一容室,又该壳体设有一插接部;
一定子座,其固定于该壳体的容室内,该定子座上缠绕设有独立供电的一第一感应线圈及一第二感应线圈,该第一感应线圈其电性连接设有第一输出端,而第二感应线圈则电性连接设有第二输出端;
一转子座,其套设于该定子座上,该转子座设有一第一扇区,并相对应包覆该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又该转子座设有一第一结合部,该第一结合部上套设有一第二扇区;
一分隔座,其固定于该壳体上,又该分隔座上凸设有一第二结合部,该第二结合部设有一槽孔,该槽孔与该第一结合部相对套合;
一叶轮座,其套合于该分隔座上,该叶轮座上设有第三结合部,该第三结合部与第二结合部相对套合,又该第三结合部内设有第三扇区,该第三扇区与第二扇区相互磁吸耦合,又该叶轮座上设有叶片;
一封盖,其固定于该分隔座上,该封盖上设有一吹气道,该吹气道与该叶轮座的叶片相对;
一微处理器,其结合在该壳体的插接部上,该微处理器内部设有一电性连接的处理单元及无线通信单元,该处理单元电性连接设有一第一输入端,并与该第一输出端连接,而该无线通信单元电性连接设有一第二输入端,并与该第二输出端连接,另在该微处理器上设有一显示屏,该显示屏电性连接至该处理单元。
进一步,该壳体设有一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穿孔,又该分隔座设有一与该第一固定部相对应的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上设有第二穿孔,另该封盖设有一与该第二固定部相对应的第三固定部,该第三固定部上设有第三穿孔,又设有一螺丝穿设该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后,再与一螺帽螺接固定,而将该壳体、分隔座及封盖固结。
进一步,该第一感应线圈为缠绕匝数为2000的线圈组,而该第二感应线圈则为缠绕匝数为4000的线圈组。
进一步,该第一输出端及第二输出端为端子,并穿伸于该壳体的插接部外,而该第一输入端为插孔并与该第一输出端相对插接,而该第二输入端为插孔并与该第二输出端相对插接。
进一步,该插接部上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孔及第二固定孔,又该微处理器上设有与该第一固定孔相互插接的第一固定柱,以及与该第二固定孔相互插接的第二固定柱。
进一步,该定子座上设有一第一轴孔,该转子座则凸设有一第一轴杆,该第一轴杆穿伸于该第一轴孔内。
进一步,该叶轮座上设有一第二轴孔,该封盖则凸设有一第二轴杆,该第二轴杆穿伸于该第二轴孔内。
进一步,该微处理器上设有一输出接口,该输出接口电性连接至该处理单元。
进一步,该输出接口为USB插槽。
进一步,该第一扇区、第二扇区及第三扇区为磁铁。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的定子座上共同缠绕设有二组独立供电的第一感应线圈及第二感应线圈,其可分别独立输出电压以供进行检测及供电使用,故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扰或有电压供应不足的状况发生,同时不需安装电池或外接任何电源,故可节省能源,又方便携带、随时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科技大学,未经昆山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66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