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启动与运行的保护系统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616526.4 申请日: 2010-12-31
公开(公告)号: CN102032549A 公开(公告)日: 2011-04-27
发明(设计)人: 郭烈锦;魏进家;张西民;王跃社;方嘉宾 申请(专利权)人: 西安交通大学
主分类号: F22B37/42 分类号: F22B37/42;F22B37/44
代理公司: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代理人: 汪人和
地址: 710049 *** 国省代码: 陕西;6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太阳能 吸热 启动 运行 保护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腔式吸热器启动与运行的保护系统,该系统适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吸热器的安全启动与运行操作。

背景技术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是采用大量的定向反射镜(定日镜)将太阳光聚集到一个装在塔顶的中央热交换器(吸热器)上,吸热器将工质加热成为蒸汽,驱动汽轮机组来发电的。根据吸热器的结构不同,分为平面状吸热器和腔式吸热器。平面状吸热器是将吸热器管布置在吸热器的外表面,而腔式吸热器则把吸热管布置在吸热器的内部表面上。由于腔式吸热器能够达到更高的工作温度以及吸热效率,近年来腔式吸热器的研究越来越多。文献【1】Clausing,A.M.,An Analysis of Convective Losses fromCavity Solar Central Receiver[J].Solar Energy 1981,27:295-300.Clausing提出了计算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的对流热损失的数学模型。文献【2】JamesA,Terry G Thermal Performance of solar Concentrator/Cavity receiversystems[J].Solar Energy,1985,34(2):135-142.James对各种形状的腔式吸热器的效率和能量分布进行比较研究。随着数值计算的发展,许多学者对腔式吸热器的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文献【3】Reynolds D.J.,Jance M.J.,Behnia M.,Morrison G.L.,An Experimental and Computational Study ofthe Heat Loss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pezoidal Cavity Absorber,Solar Energy.2004,76(1-3):229-234.Reynolds等人利用商业软件FLUENT对梯形的吸热腔体进行数值模拟,等到了吸热器的对流损失特性,并与自己的实验做了比较。根据文献【4】王志峰,常春,童春晖,国际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发展情况.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皇明太阳能集团联合实验室.2004和文献【5】张耀明,王军,张文进,孙利国,刘晓辉,太阳能热发电系列文章(2)-塔式与槽式太阳能热发电[J].太阳能.2006,2:29-32,目前国际上西班牙、意大利、日本、法国、美国、俄罗斯等少数几个国家已建成了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示范系统。我国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研究起步相对要晚一些,但是发展非常迅速,国家“十一五”期间将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列为“863”计划重点项目来进行研究,目前也正在建设一座1MW的塔式太阳能发电电站,吸热器为腔式的水工质吸热器。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中,由于定日镜场将很大一片面积的太阳光聚焦到只有20多平方米左右腔式吸热器的开口处,这比然会使吸热器内部的热流密度相当高。根据文献【6】Baker A.F.,Faas S.E.,Radosevich L.G,Skinrood A.C.,U.S.-Spain Evaluation of the Solar One and CESA-1Receiver and Storage Systems.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1989,腔式吸热器内部的热流密度可达500kW/m2甚至更高。这给吸热器内部吸热管的运行控制提出一个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过热器,在吸热器的设计过程中,为了保证出口过热器蒸汽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值,过热器一般会安装在腔式吸热器中热流密度相对比较高的位置。现有技术的太阳能腔式吸热器的连接关系如图1所示:其汽水循环如下:

过冷工质从注液管1进入锅筒2,锅筒2中的工质由强制循环回路下降管8进入强制循环回路,经过高温循环泵7之后流入沸腾管6。工质在沸腾管6中被加热成汽液两相饱和状态,由沸腾管6出口流出并流回锅筒2,在锅筒2中经过分离而形成分层,饱和汽体在上方而液体在下方。液体进入下降管8继续循环,而饱和汽体从锅筒2上方流出并进入到过热器5中,经过加热成为过热蒸汽后由过热器5出口4流出。为使整个汽水循环能够持续进行,从注液管1进入的工质流量应该和从过热器5出口4流出的工质流量进行平衡,以维持锅筒2的液位在一个相对稳定的高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6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