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插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6186.5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41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黄丹华;蔡婧璇;黄彧 | 申请(专利权)人: | 聚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插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通讯领域插拔装置。
背景技术
通讯产品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高集成、高速率的设计,应用于通讯装置中的传输插拔装置越来越广泛,例如XFP(10 Gigabit Small Form Factor PluggableModule,10G小型化可热插拔光模块)光电模块继SFP(小型化可热插拔光电模块)光电模块后在光通信领域被广泛的使用,并采用XFP模块的MSA(Multisource Agreement)协议来对该XFP模块做出一定规范。该协议规定XFP模块在使用时需要用一个模块自带的解锁装置来解锁,使XFP模块能够顺利的从系统主板上的壳体里脱出。然而,现有解锁以后难以实现解锁装置的自动复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自动复位的插拔装置。
一种插拔装置,所述的插拔装置包括基座,拉环,弹性件,两个滑片,以及前盖。所述拉环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转轴并通过所述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一端。所述弹性件包括第一弹性臂以及与所述第一弹性臂间隔的第二弹性臂。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拉环的转轴上,并通过第一弹性臂抵持在所述拉环上。所述两个滑片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两侧并与所述拉环相连接。所述前盖设置在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所述拉环的一端,并与所述弹性件的第二弹性臂相抵持。所述拉环通过自身的转动来带动所述滑片沿所述基座滑动从而实现该插拔装置的解锁。所述弹性件的第一弹性臂及第二弹性臂在解锁过程中相互靠拢发生弹性形变,并在解锁完成后推动所述拉环及滑片恢复至初始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插拔装置通过弹性件来实现插拔装置解锁后的自动复位,从而方便插拔装置的使用,此外,插拔装置中无须提供单独制作的销、铆、转轴等元件便能够实现对插拔装置的解锁功能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降低制作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拔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插拔装置在一个方向上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插拔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插拔装置的局部组装示意图;
图5是图2中插拔装置的完整的组装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插拔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7是图1中插拔装置的解锁状态图;
图8是图7中插拔装置的解锁状态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插拔装置100,所述的插拔装置100包括一个基座110,一个拉环120,至少一个弹性件130,两个滑片140,以及一个前盖150。所述拉环120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转轴122,并通过所述转轴122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10的一端。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130包括一个连接部132,一个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32的第一弹性臂134以及一个与所述第一弹性臂134间隔地连接在所述连接部132上的第二弹性臂136,所述至少一个弹性件130通过其连接部132设置在所述拉环130的一个转轴122上,并通过其第一弹性臂134抵持在所述拉环120上。所述两个滑片140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110的两侧并与所述拉环120相连接。所述前盖150设置在所述基座110上设置有所述拉环120的一端,并将所述弹性件130的第二弹性臂136收容在所述前盖150与所述拉环120之间的空间内。所述拉环120通过自身的转动来带动所述滑片140沿所述基座110滑动从而实现该插拔装置100的解锁,所述弹性件130的第一弹性臂134及第二弹性臂136在解锁过程中相互靠拢发生弹性形变,并在解锁完成后推动所述拉环120及滑片140恢复至初始位置。
所述基座110包括一个底板112,两个平行设置在所述底板112两侧的侧板114,两个由所述两个侧板114的端部沿平行于所述侧板114的延伸方向延伸出的开口侧板116,一个位于两个所述开口侧板116之间且与所述底板112相连的间隔板118,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开口侧板116、所述间隔板118及底板112的支撑板119。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12呈规则的四边形,其包括一个上表面112a以及多个围绕所述上表面112a的侧面112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聚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聚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61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