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圈式稳压器的控制结构和控制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14661.5 | 申请日: | 201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5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何成;杨向辉;熊政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西屋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P13/00 | 分类号: | H02P13/00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15 | 代理人: | 卞华欣 |
| 地址: | 523413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横坑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线圈 稳压器 控制 结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稳压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线圈式稳压器的控制结构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如图1是一种线圈式稳压器的控制电路方框图,如图1、图2所示,该稳压器包括调压线圈22、AC/DC电路33、普通稳压管组成的稳压电路23、比较器24、对管驱动电路25。该电路利用比较器24对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发出控制信号,驱动场效应管,控制电机动作调整自耦变压器匝数来使输出电压的稳定。根据上述可知,该稳压器控制电路提供的参考电压纹波较大,而且稳压精度不可调,此类型稳压器控制电路具有以下缺点:
(1)、该电路采用普通的稳压管来稳定电压,此方法稳压精度低、纹波大,无法得到很好的参考电压;
(2)、稳压精度不可调,而在调压线圈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只要有一点电压波动就会使驱动管快速的来回导通,伺服电机没能及时反应,而导致来回抖动。此情况易使元器件及电机碳刷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线圈式稳压器的控制结构和控制方法,其电压精度可调,提高了输出电压的精确度,同时系统稳定性高,波纹小,可有效防止伺服电机的抖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线圈式稳压器的控制结构,包括:与输入电源Vin连接的调压线圈,与伺服电机连接的伺服电机控制电路,调压线圈的初级线圈接电压输出端Vout,调压线圈的次级线圈与伺服电机控制电路连接,伺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AC/DC电路、精密稳压电路、滤波电路,窗比较电路、伺服电机驱动电路,AC/DC电路的输入端与调压线圈的次级连接,AC/DC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精密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AC/DC电路的第二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精密稳压电路的第一个输出端与窗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精密稳压电路的第二个输出端与窗比较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窗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窗比较电路的第一个输出端与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窗比较电路的第二个输出端与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第二个输入端连接,伺服电机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伺服电机连接。
其中,精密稳压电路包括参考电压电路、稳压精度调整电路,参考电压电路输入端与AC/DC电路第一输出端连接;参考电压电路输出端与稳压精度调整电路连接;稳压精度调整电路输出端与窗比较电路连接。
其中,AC/DC电路包括二极管D7、D8、D9、D10;
D7的正极与调压线圈的次级线圈的第一个输出端、D10的负极连接;
D7的负极与D8的负极、精密稳压电路的输入端、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D7的正极与调压线圈的次级线圈的第二个输出端、D9的负极连接;
D9、D10的正极接地。
其中,参考电压电路包括电容C1、C2,稳压芯片U8、二极管D11,电感L1;C1的正极与AC/DC电路第一输出端、U8的管脚1连接;
C1的负极接地;
U8的管脚5接地;
U8的管脚3接地;
U8的管脚2与D11的负极、L1的一端连接;
U8的管脚4与L1的另一端、C2的一端、参考电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D11的正极接地;
C2的另一端接地;
稳压精度调整电路包括电位器R1、R2、集成运放U2, R1的第一端与参考电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R1的滑动触点与U2的5脚连接;
R1的第二端与R2的第一端连接;
R2的滑动触点与U2的3脚连接;
R2的第二端接地;
U2的7脚与窗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
U2的1脚与窗比较电路的第三输入端连接;
U2的8脚与直流电源电正极连接;
U2的4脚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U2的7脚与U2的6脚连接;
U2的1脚与U2的2脚连接。
其中,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4、R5,电位器R3,电容C3、C4、C5,集成运算放大器U7、U3;
C3的正极与R5的一端、AC/DC电路第二输出端连接;
C3的负极接地;
R5的另一端与R4的一端、C5的正极连接;
C5的负极与U7的2脚、U7的6脚、R3的第一端连接;
R4的另一端与U7的3脚、C4的正极连接;
C4的负极接地;
U7的7脚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
U7的4脚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
R3的第二端接地;
R3的滑动触点与U3的3脚连接;
U3的1脚与U3的2脚与窗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西屋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西屋电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46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损水带紧固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软启动一拖多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