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4626.3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34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伟;高超;曹巧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653 | 分类号: | A01N43/653;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叶菌唑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涉及一种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叶菌唑(Metconazole),为日本吴羽化学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开发的新款三唑类杀菌剂,分子式:C17H22ClN3O,结构式:
叶菌唑为麦角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虽然作用机理与其他三唑类杀菌剂一样,但活性谱则差别较大。两种异构体都有杀菌活性,但顺式活性高于反式。叶菌唑的杀真菌谱非常广泛,且活性极佳。叶菌唑田间施用对谷类作物壳针孢、镰孢霉和柄锈菌植病有卓越效果。叶菌唑同传统杀茵剂相比,剂量极低而防治谷类植病范围却很广。
叶菌唑单剂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而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延缓病害产生抗药性常用的方法,并根据实际生产应用中的效果,来判断此复配是增效作用还是拮抗作用。复配作用较明显的配方,可以明显提高防效,大大降低农药的用药量,还可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能防止病害抗药性的产生或延缓抗性速度,使用成本低、防效好的含叶菌唑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提出的杀菌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性组分。
活性组分A为叶菌唑。
活性组分B选自下列任意一种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亚胺唑、腈菌唑、戊菌唑、灭菌唑、种菌唑。
三唑类杀菌剂化学结构上共同特点是主链上含有羟基(酮基)、取代苯基和1,2,4-三唑基团化合物。这类药剂除对鞭毛菌亚门中卵菌无活性外,对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半知菌亚门的病原菌均有活性,其作用机理为影响甾醇类生物合成,使菌体细胞膜功能受到破坏。
所述的苯醚甲环唑(difenoconazole),分子式为C19H17Cl2N3O3,化学名称:1-(2-[4-(4-氯苯氧)-2-氯苯基]-4-甲基-1,3-二恶戊烷-2-基甲基)-H-1,2,4-三唑。是一种内吸广谱杀菌剂,对多种蔬菜和果树的叶斑病、白粉病、锈病及黑星病等病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所述的腈菌唑(myclobutanil),分子式为C15H17ClN4,化学名称:2-(4-氯苯基)-2-(1H,1,2,4-三唑-1-甲基)己腈。为表角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其具有强内吸性、药效高,对作物安全,持效期长特点。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所述的戊菌唑(penconazole),分子式:C13H15Cl2N3,化学名称:1-[2-(2,4-二氯苯基)-4-丙基-1,3-二氧戊环-2-甲基]-1-氢-1,2,4-三唑。属三氮杂环类杀菌剂,是甾醇脱甲基化抑制剂。通过作物的根、茎、叶等活性组织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株体内随体液向上传导。
所述的种菌唑(ipconazole),分子式为C18H24ClN3O,化学名称:2-[(4-氯苯基)甲基]-5-(1-异丙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
所述的灭菌唑(triticonazole),分子式为C17H20ClN3O,化学名称:(±)-(E)-5-(4-氯苄烯基)-2,2-二甲基-1-(1H-1,2,4-三唑-1-基甲基)环戊醇。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作种子处理剂。
所述的亚胺唑(imibenconazole),分子式为C17H13Cl3N4S,化学名称:4-氯苄基N-(2,4-二氯苯基)-2(1H-1,2,4-三唑-1-基)硫代乙酰胺酯。广谱性三唑类杀菌剂。主要是破坏和阻止病菌的细胞膜重要组成部分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从而破坏了细胞膜的形成,导致病菌死亡。
A、B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份数比为80∶1~1∶80,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40∶1~1∶40,更优选的重量份数比为:20∶1~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未经陕西美邦农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46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