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芦苇低温快速制浆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14076.5 | 申请日: | 201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1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 发明(设计)人: | 訾跃平;李华;张军;李振华;马玉春;陈艳娟;汪亚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C3/02 | 分类号: | D21C3/02 |
| 代理公司: | 宁夏专利服务中心 64100 | 代理人: | 徐淑芬 |
| 地址: | 755000 宁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芦苇 低温 快速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造纸制浆工艺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芦苇低温快速制浆工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制浆蒸煮工艺中,对芦苇的蒸煮主要是采用碱法高温蒸煮方法进行原料蒸煮,这种蒸煮工艺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一是蒸煮汽耗高,对纤维损伤大,蒸煮最高温度可达170℃,压力达到6.0~6.5Mpa;二是蒸煮时间长,达4.1小时;三是蒸煮效率低,成浆匀度差,单球得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成浆匀度好,得率高,浆料提取率高的芦苇低温快速纸浆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芦苇低温快速制浆工艺,其工艺步骤包括备料、蒸煮和漂白工序,其特征是:所述的蒸煮是指将配置好的蒸煮液加入到螺旋预浸器中与芦苇片充分混合后装入蒸球,经过空运转、升温、保温和喷放后进入下道程序,
蒸煮参数为:
渗透剂为6kg/25m3球,
用碱量:18-20%(液碱与白液按照1:1的比例加入);
蒸煮液比为1:2.8,
蒸煮液温度≥80℃,
空运转:30分钟,
升温:90分钟,
保温:30分钟,
喷放:15分钟。
所述的备料是指原料的切断、筛选和浸渍;
所述漂白采用CEH三段漂白法。
上述渗透剂为CL-3型高效蒸煮助剂,是由宝鸡兴盛隆造纸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制浆蒸煮专用助剂,由蒽醌与高分子聚合物和多功能阴离子活性化合物反应而成,基主要特点是提高粗细浆利率,纸浆白度及纤维强度,改善纸浆的洗涤性能,节约原材料,缩短蒸煮时间,降低生产成本。
本发明的芦苇低温快速制浆工艺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通过对备料工段除去原料中的尘埃、苇膜,降低浆料的粘度,同时有利于蒸煮药液的快速浸透,且降低化工材料消耗。
2.利用三段预浸器及分段通汽法,促使蒸煮液充分“雾化”,后与芦苇大面积结合预浸,有效改善蒸煮匀度和成浆率。
3.通过控制蒸煮工艺参数,提高减料提取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芦苇低温快速制浆工艺改变了传统芦苇碱法制浆工艺,从而使得成浆匀度和成浆率有明显改善,浆料排渣小,蒸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蒸煮后浆料提取率高,黑液燃烧率高,其浆料洗涤废水COD、SS值可下降20%,漂白浆白度可达75%以上,漂白浆原浆(漂白浆未经打浆)湿重可达3.5~4g。本发明可有效缓解环保压力,减轻碱回收负荷,并易于调整且不影响系统的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下面为本发明与传统芦苇制浆工艺的对比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备料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备料
外运来的芦苇经皮带输送机送入刀辊切草机进行切断。切断后的芦苇进入羊角(双锥)除尘器进行除尘、除杂、除膜。之后进入预浸器进行球外预浸。芦苇、蒸煮液在预浸器预浸后通过装锅器进行机械装锅。现行工艺实行二次装料,第一次装料用去蒸煮药液的70%,第二次装料用去蒸煮药液的30%。二次装料完毕后封盖进行空转,空转30分钟进行升温蒸煮。升温时间为90分钟,保温时间30分钟,蒸煮完毕后由喷放锅喷放,由单螺旋挤浆机挤压提取黑液,挤压出来的浆料送至提取工段的2台真空洗浆机进行逆流洗涤提取黑液。黑液送碱回收车间处理。
2、蒸煮,
2.1蒸煮液配制
将液碱和白液分别加热升温至800C以上,按照1:1的比例进行加入。
2.2蒸煮
将配置好的蒸煮液加入到螺旋预浸器中与芦苇片充分混合后装入蒸球,空转30分钟后,升温时间90分钟,升温至0.6MPa;再保温30分钟后喷放。
蒸煮参数为:
渗透剂为6kg/25m3球
蒸煮液比为1:2.8
蒸煮药液体积10.0-13.0m3/ 25m3球
蒸煮液温度80~85℃
用碱量17~20%
蒸煮曲线(单位:分钟):
3. 漂白
采用CEH三段漂白法,其漂白浆白度可达73%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冶美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4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电机转子阻尼绕组
- 下一篇:一种智能变电站中过程层三网合一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