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楔形双向夹绳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13988.0 | 申请日: | 201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振才;王岩卿;蔡平安;沈鸿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博林特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6B5/24 | 分类号: | B66B5/24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刁佩德 |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楔形 双向 夹绳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的机械制停安全装置,特别是一种采用两组双夹紧装置构成双向制停结构的电磁楔形双向夹绳器,它既可以用于电梯上行或下行超速的状态下夹紧电梯曳引钢丝绳,使电梯保持静止状态,还能有效地制停电梯计划外的运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梯的机械制停安全装置大多是由安全钳和安全钳提拉等零部件组成。但大多数安全钳只能实现下行超速的保护,动作后对导轨的破坏较大,而且只是单方向保护。上行超速用上行超速保护装置来实现,并且大多数机械安全装置只对轿厢上行超速有作用,而对轿厢计划外运行却没有涉及。一般传统夹绳器,如中国专利号为200420005454.X的“钢丝绳夹绳器”,其采用“左、右支腿,左、右机架,安装在左、右机架之间的偏心轮,由前、后制动板组成的夹紧装置和弹簧柱套装置;左、右机架通过偏心轮轴和下销轴连接固定为平行框架结构。”其结构虽然简单,但只实现了上行超速保护功能。在200510101320.7的“钢丝绳制动器”中,其采用“刹车片底架和侧板固定架板之间设置的前、后垫板组件之间放置滚针副;制动器的作用杆与触动板连接结构。其动作过程是当电梯上行超速时,双向限速器动作拉动闸线部件中的钢丝绳,钢丝绳再拉动触动板绕销轴转动,释放活动刹车片组件,活动刹车片组件的自重使其在滚针副上沿后垫板下滑挤压曳引钢丝绳,向下运动的曳引钢丝绳带动活动刹车片组件在侧板固定架板构成的自锁角度下与固定刹车片组件同时夹紧钢丝绳,使上行超速的轿厢得到制停。其采用手动复位,操作比较复杂。因无除油器对钢丝绳上的油泥进行清除,故导致了钢丝绳与刹车片之间的摩擦系数不稳定,使其存在夹不住钢丝绳的隐患,单侧制动,效果不理想。在200410093406.5的“电梯上行超速夹绳器”中,采用“对称布置于钢丝绳前后两侧的活动楔块、固定楔块结构”,尽管其结构紧凑,由限速器触发拉绳使夹绳器动作,但其中间环节过多,不具备低速保护的功能,同时也存在曳引钢丝绳与刹车片之间摩擦系数不稳定的因素。以上几种夹绳器的共同特性是夹绳器动作后不能自动复位,而且不能满足EN81-1 A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修订案中的“防计划外运动保护装置”这一条标准的要求,故影响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楔形双向夹绳器,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夹绳器动作后不能自动复位,无法制停电梯计划外运动的问题,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体积小,节省安装空间,安装方便,制动力大小可调,制动平稳可靠,自动复位,不仅可以用于电梯上行或下行超速的状态下夹紧电梯曳引钢丝绳,使电梯保持静止状态,而且能够满足防计划外运动保护的标准要求,从而有效避免了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发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电磁楔形双向夹绳器包括带有底座的箱体,组装在箱体内的楔形导向体以及与曳引机的曳引钢丝绳外周相吻合凹槽的由刹车片和楔块构成的楔块组件,其技术要点是:两个位于所述曳引钢丝绳外周的所述楔块组件,分别利用滑动导向架活动组装在所述楔形导向体的滑道上,两个所述楔块组件端部的限位销分别组装在同一联动支撑座的腰形孔内,所述联动支撑座伸出所述箱体的一端与固定在箱体外侧的电磁铁的铁心连接在一起,构成一组单向夹紧装置,由上、下两组对称布置的所述单向夹紧装置构成双向制停夹紧机构,铰接在箱体外侧的上行断电自动锁紧器的顶杆支撑在所述双向制停夹紧机构的上组单向夹紧装置的所述楔块组件的底部。
所述单夹紧装置中的楔块组件通过滚针轴承与楔形导向体组装在一起,使所述楔块组件的滑动导向架沿所述楔形导向体的滑道往复移动。
在所述箱体上、下端的中心设置正对所述曳引钢丝绳外周的除油器。
所述电磁铁分别联接在曳引机控制电路的抱闸回路和安全回路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博林特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博林特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398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