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3552.1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7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中;董小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39/04 | 分类号: | A01N39/04;A01N35/04;A01P3/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2221 | 代理人: | 杨晓东 |
地址: | 22412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酚菌酮 稻瘟酰胺 杀菌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酚菌酮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源杀菌剂,其化学名称是:1-邻羟基苯基丁酮,相对分子质量:164.20,生物活性:杀菌。银杏是我国特色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抗逆性强,不受病虫危害,大量研究证明,银杏含有农用杀菌物质,由此,我国科研工作者创制了新的农用杀菌剂酚菌酮。酚菌酮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半知菌纲和卵菌亚纲等致病真菌引起的大多数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和铲除的活性,可用于防治小麦、苹果、葡萄、蔬菜、柑橘、水稻等作物上的多种真菌病害。对作物、人、畜及有益生物安全,对环境基本无污染。但酚菌酮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浓度较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大、残效期较短、使用成本较高等不足,并有一定的抗药风险,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稻瘟酰胺Fenoxanil化学名称:N-(1-腈基-1,2-二甲基丙基)-2-(2,4-二氯苯氧基)丙酰胺。稻瘟酰胺属于内吸性杀菌,具保护和治疗作用。杀菌谱广,叶面处理或种子处理可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保证品质。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对水稻稻瘟病有特效。稻瘟酰胺对人畜低毒、环境安全,且杀菌谱广,防效显著,持效期长久。
酚菌酮属于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药新品种,具有毒性低,环境相容性较好等诸多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使用浓度较高、单位面积用药量大、残效期较短、使用成本较高等不足,并有一定的抗药风险,因此为延长新杀菌剂品种的使用寿命,急需开发新品种的复配剂,来提高杀菌活性,扩大杀菌谱。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延长上述杀菌剂使用寿命的复配杀菌剂,同时能够扩大杀菌谱。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其中,以稻瘟酰胺、酚菌酮为有效成分,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5%-70%,表面活性剂重量百分比为1%-10%,溶剂、载体和助剂重量百分比为20%-94%。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30%-50%。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稻瘟酰胺与酚菌酮的重量比为1∶0.5-20。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稻瘟酰胺与酚菌酮的重量比为1∶2-10。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稻瘟酰胺与酚菌酮的重量比为1∶2-6。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稻瘟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5%-30%,酚菌酮的重量百分比10%-30%。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稻瘟酰胺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酚菌酮的重量百分比10%-20%。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含酚菌酮与稻瘟酰胺的杀菌组合物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有效成分辅之以溶剂、载体、表面活性剂及助剂制备成的乳油、可湿性粉剂、水乳剂或颗粒剂。
本发明所选用溶剂为溶剂包括:水、苯、甲苯、二甲苯、甲醇、乙醇、异丙醇、丁醇、环己酮、一线油、乙腈、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二甲酰胺、二氧六环、萘、甲基萘、二甲基亚砜、N-甲基吡咯烷酮、乙酸乙酯、丙酮、丁酮、乙醚、乙二醇醚类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所选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本发明所述的载体包括高岭土、膨润土、活性白土、海泡石、白炭黑、硅藻土、轻质碳酸钙、滑石粉、熟石膏、白垩土、陶土、蒙脱土、粘土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本发明所选用的其它助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尿素、黄原胶、羟甲基(乙基)纤维素、阿拉伯胶、明胶、变性淀粉、聚乙烯吡咯烷酮、辛醇、硅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腾龙生物药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3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