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导阀体部件及具有该导阀体部件的导阀、四通换向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3374.2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74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张二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10 | 分类号: | F16K27/10;F16K51/00;F16K11/00;F16K31/06;F16K3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薛晨光;魏晓波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阀体 部件 具有 四通 换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阀体部件及具有该导阀体部件的导阀、四通换向阀。
背景技术
四通换向阀主要应用于热泵空调、热水器等系统中,以实现系统中冷媒流道的切换,进而实现整个系统制冷、制热、除霜等功能。
现有的四通换向阀主要由电磁线圈、导阀和主阀组成。请参见图1,该图示出了现有四通换向阀的轴侧示意图。如图所示,导阀通过连接架与主阀固定连接;主阀具有三个端口:与压缩机吸气端口连通的S口,与室内热交换器连通的E口以及与室外热交换器连通的C口;两个端盖分别与筒形阀体的两侧端部封固连接,形成主阀的内部密闭阀腔,且两个活塞将主阀的内部阀腔分成左、中、右三个腔,其中,左腔与导阀的e口连通、右腔与导阀的c口连通。这样,在导阀的控制下,主阀内部的滑块随着活塞一同位移,从而实现制冷和制热两种工作状态之间的切换;制冷位置时,所述滑块滑动至左侧,所述E口和S口连通、D口和C口连通,此状态下左侧活塞与左侧端盖的向内凸出部相抵;制热位置时,所述滑块滑动至右侧,所述S口和C口连通、D口和E口连通,此状态下右侧活塞与右侧端盖的向内凸出部相抵。
显然,导阀作为四通换向阀的核心换向控制部件,其良好的工作可靠性是实现四通换向阀各项基本功能的必要保障。在现有导阀体部件的结构设计中,小阀座与连接架安装在套管的同一侧,即套管位于小阀座与连接架之间,具体请参见图2,该图示出了现有导阀体部件各构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组装过程中,使用钎焊添加银焊料,将小阀座21、套管22、连接架23三者焊接在一起,上述各构件之间的焊缝结构复杂,焊接加热时间长。然而,由于小阀座21、套管22、连接架23三个零件叠加组合在一起,焊接时火焰只能加热在连接架的表面,热量自加热火焰依次经连接架、套管传递至小阀座,因此,满足小阀座的焊接要求的基础上,必然导致加热时间长,影响产品加工效率。
此外,现有导阀体部件的焊接工艺对产品质量带来了以下不良影响:
(1)套管内外表面氧化严重且氧化皮不易去除,使用过程中残余氧化皮脱落导致堵死、噪音、不换向等隐患;
(2)连接架表面氧化严重,导致连接架耐盐雾腐蚀能力下降;
(3)造成毛细管晶粒粗大,机械性能下降,冷作硬化倾向严重;
(4)毛细管成形形状较为复杂,折弯应力较大,导致毛细管易折断且耐氨熏腐蚀等应力腐蚀试验能力低。
有鉴于此,亟待针对导阀体部件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以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进而提高四通换向阀的整体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导阀体部件,通过改善导阀体部件在构件组焊过程中热量传递的路径,可有效规避现有结构所存在的焊接加热时间较长存在的上述缺陷。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该导阀体部件的导阀及应用该导阀的四通换向阀。
本发明提供的导阀体部件包括套管、置于所述套管内部的小阀座以及置于所述套管外部的连接架,所述小阀座与所述连接架周向交错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套管的轴向投影面内,所述连接架的中心线与所述小阀座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30°~150°。
优选地,所述连接架的中心线与所述小阀座的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具体为90°。
优选地,所述套管的外周表面相对设置有若干组弹性卡合件,所述连接架插装固定在所述若干组弹性卡合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若干组弹性卡合件沿所述套管的轴向相对设置。
优选地,所述弹性卡合件具体为弹性卡钩。
优选地,所述连接架的与所述套管相抵配合的表面与所述套管的外周表面相吻合。
本发明提供的导阀体部件包括套管、置于套管内部的小阀座以及置于套管外部的连接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导阀体部件的小阀座与连接架周向交错设置。相对于套管而言,小阀座与连接架的固定位置相互错开;也就是说,小阀座与套管的接触部位和连接架与套管的接触部位,分别位于套管的不同区域,这样,各个毛细管不再穿过该连接架与小阀座配合建立连通关系。如此设计,在组装导阀体部件的焊接工序中,对于小阀座的加热路径得到了简化,焊接火焰可以直接加热在套管表面,通过套管直接传递到小阀座,以完成小阀座的焊接作业。显然,本方案在组装焊接工序中加热路径减少了连接架这个中间环节,大大缩短了加热时间,减少了零件表面的热影响时间;进而带来了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减轻了套管内壁的氧化程度,降低了因此带来的质量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花制冷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33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可翻转挡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飞行器无包带适配器状态振动试验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