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的铃声播放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2097.3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5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徐丙雁;王英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樊一槿 |
地址: | 518129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铃声 播放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铃声播放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几乎所有的移动终端,例如手机都支持来电铃声的设置,而且可以根据不同联系人设置不同的来电铃声。但是即使这样,移动终端的用户每次也只能设置一首音乐或铃声文件作为来电铃声,因此,每次的来电铃声都是不变的,当要更换来电铃声时,需要重新设置。同样的,随着手机功能以及各项应用的发展,有许多功能或应用需要提示铃声,例如当手机接收到短信、彩信或者邮件时,需要提示铃声以提示手机用户;或者当手机的闹钟、日程表设置的时间或日期到达时,也需要提示铃声来提示手机用户。此时单一的来电铃声或提示铃声降低了手机用户的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铃声播放方法和装置,以免除用户反复设置来电铃声或提示铃声的麻烦。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铃声播放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铃声随机播放模式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铃声的播放路径调整为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所述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中包含至少两个音频文件;
当所述移动终端满足铃声播放条件时,从所述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中随机选择至少一个音频文件播放。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处于铃声随机播放模式时,将所述移动终端的铃声的播放路径调整为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所述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中包含至少两个音频文件;
播放模块,用于当所述移动终端满足铃声播放条件时,从所述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中随机选择至少一个音频文件播放。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用户可以将作为来电铃声或者提示铃声的音频文件放在一个播放目录中,当满足铃声播放条件时,将随机播放该播放目录中的音频文件,如此免除了用户反复设置来电铃声或提示铃声的麻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处助理PDA、无线手持设备等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铃声播放方法的流程图,请参照图1,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当移动终端处于铃声随机播放模式时,将移动终端的铃声的播放路径调整为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该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中包含至少两个音频文件;
移动终端的铃声可以是该移动终端的来电铃声,也可以是该移动终端的闹钟或日程表的提示铃声,还可以是该移动终端接收到短信、彩信、邮件的提示铃声,该铃声随机播放模式是指随机播放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中的音频文件;当移动终端处于铃声随机播放模式时,移动终端内部的处理器或相应模块或芯片将移动终端的铃声的播放路径调整为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例如移动终端的处理器来执行这一操作;该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中包含至少两个音频文件;可选的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中也可以存储一个音频文件。播放目录中的音频文件可以由移动终端从内部的存储的音频文件中基于某种条件自动生成,也可以由用户根据需要下载,或者从其他存储音频文件的文件夹中复制,或者从其他存储音频文件的文件夹中转移到播放目录中。该预先设置的播放目录为所述移动终端的存储音乐的文件夹、所述移动终端的媒体播放器的播放列表、或者所述移动终端的媒体播放器的音乐专辑中任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终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2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