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媒与其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1885.0 | 申请日: | 201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36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盈洁;张美元;陈彦至;卢敏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J23/89 | 分类号: | B01J23/89;H01M4/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媒 与其 形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媒,更特别地涉及该触媒的组成比例与形成方法,以及该触媒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为一种直接使用燃料在低温操作的供电装置,由于在低温条件下操作,必须使用触媒使其达到理想发电效率。由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主要使用氢气作为燃料来源,然后纯氢在运输与储存上都有其难度,因此多半使用重组器将甲醇或其他碳氢燃料转换为所需的燃料气体,而这些燃料气体往往带有一氧化碳(CO)或二氧化碳(CO2)等不纯物,因此简单直接反应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即受到重视。目前发展主要分为主动式与被动式,主动式燃料电池系统的输出功率通常设计在10W以上,适用于定置型产品,一般在低甲醇浓度(1M)下操作。对于低功率和1W以下的产品需求则发展出被动式燃料电池系统,适用于携带型产品,一般在高甲醇浓度(5M)下操作。虽然传统上多使用铂作为电极材料,其也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特性,但金属铂含量有限而价格也居高不下,使得实际应用变得困难,即使添加第二金属形成Pt-M作为阴极触媒而减少铂的使用量,但不论在主动式或是被动式系统,仍面临阳极甲醇穿透至阴极造成阴极触媒被一氧化碳(CO)毒化的问题,导致触媒活性降低甚至完全失去催化能力。因此,价格较便宜的钯逐渐受到重视。然而钯本身催化活性不佳,目前已有一些探讨钯为主体的触媒,但大部分所得的触媒氧还原能力都不佳,或是为低负载量,低负载量在涂布时因为需要涂布较厚的触媒层而面临质传问题。
美国专利US 7713910利用合成PtM降低成本,但仍无法避免甲醇穿透所造成的毒化问题。目前一般研究Pd系的触媒合金多在低负载量下探讨,这是由于低负载量因为容易分散与合成,可达到较佳的活性,但在实际应用时需涂较厚的触媒层导致质传问题,使实际应用不易。美国专利US 7632601所合成的PdCo虽可达到与Pt相近的活性,但是该触媒合成的负载量仅约20wt%~30wt%,因此仍有其不足之处。US7498286则是以碳为载体合成的PdCoMo,虽然活性与稳定度皆有提升,但是金属负载量约为20wt%,因此也难以实际应用至DMFC系统。除此之外,该文献使用化学还原法还原Pd和Co的前体(六氯钯酸铵和硝酸钴)在碳载体(XC-72R)上形成PdCo/C,再使用含浸法(Impregnation Method)将Mo(七钼酸铵)含浸上PdCo/C,为两步骤合成的方法。其元素组成比例为Pd介于60-80原子%之间,Co介于10-30原子%之间,Mo则介于5-15原子%之间。此方法的缺点为两步制造方法,且Mo的含量较高。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新的触媒组成及制法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媒,其包括碳载体,以及吸附于该碳载体表面上的合金触媒,其中所述合金触媒由50原子%至98原子%的钯、2原子%至30原子%的钴,以及0.01原子%至小于5原子%的钼组成。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有不同Mo含量的触媒在0.5M硫酸与0.75V的电压下的活性比较图;
图2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有不同Mo含量的触媒在1M甲醇与0.75V的电压下的活性比较图;
图3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有不同Mo含量的触媒在0.5M硫酸中的耐久度比较图;以及
图4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具有不同Mo含量的触媒在1M甲醇中的耐久度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媒的形成方法。首先将碳载体分散于乙二醇中,形成碳载体分散液。所述碳载体可为活性碳、炭黑、碳纳米粒、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炉黑、石墨炭黑、石墨,或上述的组合。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碳载体的表面积介于10m2/g至2000m2/g之间。若碳载体的表面积过小,则触媒负载量将下降,且触媒颗粒会有不均匀分散于载体上的现象。若碳载体的表面积过大,则通常具有较多微孔,对分散帮助不大,孔洞还容易被触媒阻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18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光学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