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蒺藜水提取物在抗真菌方面的新用途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611179.6 申请日: 2010-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2524311A 公开(公告)日: 2012-07-04
发明(设计)人: 马丽;李维林;王开梅;顾玉诚;刘玲玲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N65/12 分类号: A01N65/12;A01P3/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0014 江苏省***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蒺藜 提取物 真菌 方面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研究涉及农药领域,具体公开了蒺藜水提取物在农业方面的新用途,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明显抑制小麦赤霉(Fusarium culmorum)及小麦颖枯(Septoria nodorum)的作用,可作为植物源性生物农药,用于植物真菌感染的防治。 

背景技术

小麦感染上赤霉菌后就会引发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影响中国南方麦区、东北春麦区、黄河流域麦区及北美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病害发生后,小麦一般可减产10~20%,严重时减产达80~90%,甚至颗粒无收。小麦感染赤霉病后除了会造成严重减产,更为严重的是恶化小麦品质,产生多种毒素,人、畜食用后会引起眩晕、发烧、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中毒症状,严重时会出血,影响免疫能力及降低生育能力,致使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 

小麦颖枯病在世界50多个国家有分布,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小麦高肥水栽培及半矮秆、抗锈小麦的大面积推广,小麦颖枯病的发生日益严重。我国冬、春麦区均有发生,尤以北方春麦区发生较重。小麦颖枯病发生后,一般叶片受害率50~98%,颖壳受害率10~80%,减产1~7%,严重者达30%以上,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防治病害,人们常在育种方面做文章,大肆选育抗病品种来增加小麦的产量。此法虽然有效,但也有其局限性。抗病品种多只针对某一种病害,而病菌常常会发生变异,这导致抗病品种的抗病性降低甚至丧失。化学防治效果快且明显,在植物保护中仍占主导地位。但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三R”,即残留(Residue),抗性(Resistance)和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问题日 趋严重,给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开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势在必行。 

植物源性杀菌剂其活性成分易降解,残留低,对环境的污染较小,开发植物源性杀菌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蒺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白蒺藜、刺蒺藜、三角蒺藜、杜蒺藜。《中国药典》记载其为蒺藜科(Zygophyllaceae)、蒺藜属(Tribulus)植物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的干燥成熟果实。现代研究表明蒺藜中含有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类、多糖类、萜类、甾醇类、氨基酸类、有机酸类及脂肪酸类等化学成份。《中国药典》记载其具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等功效,用于头痛眩晕,胸肋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现代药理表明蒺藜水提液具有降血糖、抗衰老、利尿、提高生殖能力等作用。蒺藜醇提物具有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蒺藜总皂苷能够增加心、脑血管的血流量,改善心、脑血管循环,保护损伤的心、脑组织;还具有降血糖功效,能促进肝糖元的合成,保护、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可治疗男性性功能低下,增加女性卵巢功能,预防更年期综合征。 

无蒺藜用于植物源性农药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蒺藜水提取物的一种新用途,即其用于抑制真菌的用途。试验证明,蒺藜水提取物对小麦赤霉(Fusarium culmorum)及小麦颖枯(Septoria nodorum)有抑制作用,可作为植物源性生物农药,用于植物真菌感染的防治。 

蒺藜水提取物可单方用于制备抑菌剂或与其他药物组成复方制剂制成抑菌剂。 

所叙蒺藜水提物是指蒺藜与水1∶8~10(W/V)煮沸2小时后过滤,滤渣再用8倍量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滤液合并后减压浓缩,60度下干燥,所得的褐色浸膏。 

所叙复方制剂是指添加蒺藜后的任何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供试样品:蒺藜药材购于南京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供试菌: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灰霉(Botrytis cinerea)、小麦颖枯(Septoria nodorum)、番茄早疫(Alternaria Solani)、小麦赤霉(Fusarium culmorum)、立枯(Rhizoctonia solani)由湖北省农科院提供。 

实验仪器: 

万能粉碎机; 

立式自动压力蒸汽灭菌器; 

摇床; 

超声波震荡仪; 

旋转蒸发仪; 

恒温水浴锅; 

电子天平; 

智能人工气候箱; 

真空泵; 

鼓风干燥箱 

蒺藜与水1∶8~10(W/V)煮沸2小时后过滤,滤渣再用8倍量水煎煮2小时后过滤,滤液合并后减压浓缩,60度下干燥,所得的褐色浸膏。称量后用5%的DMSO水溶液超声,溶解后配成所需要的浓度。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未经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1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