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药工业溶媒回收的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1117.5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邢卫红;顾学红;陈纲领;丁晓斌;徐南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02 | 分类号: | B01D3/02;B01D3/14;B01D53/2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袁正英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药 工业 溶媒 回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工业溶媒回收工艺,属于溶媒资源回收利用领域。
背景技术
溶媒回收是制药工业、油墨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在药物生产、精制过程中使用的萃取剂、洗涤剂、反应剂等有机溶媒经过回收环节的处理,可以重复使用。如果不进行溶媒回收,一方面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生产成本提高。为了使溶媒循环利用,必须将水和微量药物成分除去。传统工艺通常是先通过蒸馏除去废溶媒中的固体杂质,然后再通过精馏除去废溶媒中的部分水分,从精馏塔出来的溶媒与水形成的共沸物再采用恒沸蒸馏、萃取精馏及片碱脱水等技术进一步脱除其中的水分从而达到再次使用的产品质量要求,这些技术的共同点是都需要将待脱水的物料体系完全汽化,其消耗的相变潜热巨大,高能耗导致运行成本居高不下,并且这些方法都存在大量增加另外一种物质(一般是有毒有害的物质)在生产操作中存在人身危害和环境污染问题。同时该溶媒回收方法操作复杂,人工费用相应较高,溶媒回收利用率低。为了降低溶媒回收能耗,提高溶媒回收效率,简化工艺路线,提高溶媒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开发出本申请专利所提出的清洁、高效溶媒回收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药工业溶媒回收工艺,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回收效率高,生产成本低,清洁无污染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药工业溶媒回收的工艺,其具体步骤如下:对来自制药生产车间的母液通过加酸调节pH为2-4去除溶媒中的有机碱性成分,加热蒸馏,温度控制在50℃-150℃,蒸馏出的母液经碱调节pH为8-11进一步去除溶媒中的有机酸性成分后进入精馏塔进行精馏分离,轻组分在塔顶收集,重组分(水和溶媒)进入塔釜;由塔釜出料进入子精馏塔回收溶媒溶液;通过子精馏塔回收的溶媒溶液进入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进行醇水分离,脱水后得到溶媒产品进入制药生产车间作为溶媒重新使用。
上述通过子精馏塔回收进入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进行醇水分离的溶媒溶液中水的质量百分量为5-30%;经过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脱水后的溶媒产品中水的 质量百分量为0.01-3%。
所述的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分为渗透侧和料液侧,渗透侧为汽相侧,料液侧为液相侧,汽相侧与真空系统相连接,通过真空泵抽吸维持汽相侧压力在1000Pa-5000Pa,溶媒水溶液经过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将溶媒与水分离,在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出口处获得高浓度的溶媒产品,水经过膜在渗透侧形成汽相,在压力1000Pa-5000Pa下经汽化冷凝从溶媒溶液中分离出来。
上述的溶媒溶液先预热到50-150℃后以液体或蒸汽形式进入到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
上述的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是由1-200个膜分离器的并联或串连组合达到不同的处理要求和生产能力。膜分离器所采用的膜为透水膜,优选壳聚糖膜、PVA膜、PVDF膜、海藻酸钠膜或分子筛膜。
上述调节pH值的酸为硫酸、硝酸或盐酸;所述的碱为氧化钠或氢氧化钾。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溶媒回收过程中无需添加第三组分,省去了第三组分的添加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及第三组分的再处理费用,省去了恒沸蒸馏、萃取精馏过程,降低了回收能耗,回收的溶媒产品中水含量达到回用要求,提高了溶媒的产品质量。由于该溶媒回收过程中无需第三组分的添加及恒沸蒸馏、萃取精馏过程的省去,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该发明工艺与现有的恒沸蒸馏、萃取精馏技术相比其生产成本降低30%-70%。该发明溶媒回收过程中除水外无其他废弃物的排放,资源利用率高,整套工艺占地面积小,操作简单,是一种清洁、高效的溶媒回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制药过程中废溶媒回收工艺流程图;
其中1是供料泵,2是蒸馏釜,3是蒸馏塔,4是冷凝器,5是母液罐,6是预热器,7是精馏塔,8是冷凝器,9是塔釜,10是子精馏塔,11是冷凝器,12是原料罐,13是渗透汽化膜分离机组,A为废溶媒,B为蒸馏出的轻组分,C为溶媒产品,D为渗透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九思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11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戏系统
- 下一篇:无十字轴的车辆差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