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频段的介质陶瓷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0336.1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75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453 | 分类号: | C04B35/453;C04B35/04;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慕安荣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频段 介质 陶瓷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用于高频段的介质陶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介质陶瓷包括碱式碳酸锌、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碱式碳酸镁、二氧化锡以及添加物,其中,碱式碳酸锌用于生成氧化锌,碱式碳酸镁用于生成氧化镁,添加物为五氧化二钒和三氧化二硼;原料配比为:1-x份生成的氧化锌,x份生成的氧化镁,其中0≤x≥0.8;1-y份的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y份的二氧化锡,其中0.08≤y≥0.2;添加1.0~1.2重量%的添加物,添加物为五氧化二钒与三氧化二硼,其摩尔比为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高频段的介质陶瓷,其特征在于,氧化锌、氧化镁、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和二氧化锡均为粉料;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粒径为30~50nm。
3.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高频段介质陶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原材料加热使其分解;将分析纯的碱式碳酸锌和分析纯的碱式碳酸镁加热,使其分别分解为氧化锌和氧化镁;或者将分析纯的碱式碳酸锌加热,使其分解为氧化锌;加热温度为350℃,保温时间为3小时,升温速率为5℃/分钟;将分析纯的碱式碳酸镁加热使其分解为氧化镁:加热温度为520℃,保温时间为3小时,升温速率为5℃/分钟;
步骤2,制备预烧粉;将氧化锌、氧化镁、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及二氧化锡按比例配比,或者将氧化锌、纳米锐钛矿型二氧化钛及二氧化锡按比例配比,以无水乙醇及锆球为介质,混合球磨24小时;球磨后的湿料烘干后研细,置于坩埚中预烧,得到预烧粉;烘干温度为85℃~100℃,烘干时间为3.5~5小时;预烧温度为800℃~1000℃,预烧时间为2小时;
步骤3,制备混合粉;将预烧粉研细后,加入五氧化二钒和三氧化二硼添加物,得到混合粉;
步骤4,成型试样;对步骤3得到的混合粉再次球磨12小时、烘干,加入3.5重量%聚乙烯醇粘结剂水溶液,用研钵研磨2小时,产生约200微米大小的颗粒,并将颗粒在120兆帕的压力下成型;
步骤5,烧结试样;将成型后的试样置于电阻炉中进行热处理,烧掉粘合剂,得到素坯;其中对成型试样热处理的温度为520℃,升温速率为1℃/分钟,保温为1.5小时;将素坯在875℃~950℃烧结4小时,升温速率为10℃~20/分钟,得到烧结后的试样;
步骤6,对烧结后的试样表面处理;对烧结后的试样表面研磨,并均匀刷涂导电银浆;将涂覆导电银浆后的试样在560℃热处理5小时,升温速率为1℃/分钟;
步骤7,去除试样棱边的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33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