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盐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0287.1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20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杨玉岭;岳希金;满德恩;王正伟;郭脉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菱花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29/24 | 分类号: | C07C229/24;C07C227/40;C01C1/2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浩成 |
地址: | 27207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盐 谷氨酸 回收 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谷氨酸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回收利用脱盐液中谷氨酸的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在味精生产中,从淀粉或糖蜜发酵液中分离谷氨酸的方法有盐酸盐法、锌盐法、离子交换法、等电点结晶法、等电点结晶-离子交换法、浓缩连续等电点-转晶工艺等。其中以浓缩连续等电点转晶法效果较好。浓缩连续等电点-转晶工艺中,物料经一次提取谷氨酸后废母液经蒸发浓缩结晶生产硫酸铵,分离出硫酸铵后母液为脱盐母液,其中仍含有10-15%的谷氨酸不能有效回收利用,造成资源浪费。
公开号CN 101429133A(申请号:申请号200810156676.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从高浓高杂溶液中回收谷氨酸的生产工艺,是先将谷氨酸等电母液通过絮凝或膜分离的方法,分离得到副产物菌体蛋白和等电清母液;将分离得到的等电清母液部分或全部送入蒸发器蒸发浓缩为浓缩液,向蒸发浓缩液中添加谷氨酸晶种育晶;浓缩液育晶后继续浓缩,同时将剩余的等电清母液流加到蒸发器中,蒸发浓缩后的浓缩液再次育晶分离得到谷氨酸;二次育晶分离得到的育晶母液可继续结晶硫酸铵,或喷雾干燥生产复合肥。授权公告号:1069109C(申请号:97117269.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从谷氨酸发酵液中回收谷氨酸及相关物质的方法,是一种用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大部分发酵液中的铵离子,使部分谷氨酸结晶析出,用吸附有谷氨酸的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进一步除铵,至发酵液达到等电点结晶回收谷氨酸,上清液中少量谷氨酸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树脂吸附回收,耗费大量酸碱,同时由于母液成分复杂,杂质量太大,树脂使用寿命很短。若直接水解脱盐液,同样由于其中含量最多的杂质硫酸铵未能去除,导致无法工业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处理脱盐液的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收脱盐液中谷氨酸的有效工艺技术,从而回收利用脱盐液中谷氨酸,实现废物利用资源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脱盐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利用方法,步骤如下:
(1)物料经一步提取谷氨酸后废母液经蒸发浓缩结晶生产硫酸铵,分离出硫酸铵后的母液为脱盐液;
(2)向脱盐液中加入水,至硫酸铵溶解完毕,然后送入带有降温盘管的罐内降温,再利用板框压滤机对物料分离,所得液体物料为杂质进入后道工序,所得固体物料通过酸水解,重新回到一步提取过程,纯化得到谷氨酸。
所述的回收利用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中加水量为脱盐液体积的20-30%。更加优选的,加水量为脱盐液体积的25%。
所述的回收利用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脱盐液中加入水至硫酸铵溶解完毕,送入带有降温盘管的罐内降温至18-22℃。更加优选的是,降温至20℃。所述的回收利用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利用板框压滤机对物料分离前,控制物料pH为2.8-3.4。 在该pH和温度下谷氨酸溶解度很小,绝大部分以固体的形式存在,而硫酸铵和糖等则溶解于液体。
所述的回收利用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所得固体物料的酸水解,是指加入固体物料3-4倍的水(重量)搅匀,再加入占总体积18-22%(优选20%)左右的硫酸,105-120℃保温2.5-3.2小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异效果在于:
1、由于脱盐液中的杂质分离较彻底,回收率可达到60%-70%。
2、经济效益得到提升,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
3、不存在酸碱消耗,过程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本发明提供的脱盐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利用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量取脱盐液体积。B、以体积计,按20-30%比例添加水,搅拌混合均匀。C、取样显微镜镜检确定硫酸铵是否基本溶解完毕,未完则继续加水。D、达到要求后,可使料液边搅拌边逐步降温。E、达到温度要求后,板框压滤。F、收集滤饼,用于水解过程。
实施例1:脱盐液中谷氨酸的回收利用方法,步骤如下:
(1)物料经一步提取谷氨酸后废母液经蒸发浓缩结晶生产硫酸铵,分离出硫酸铵后的母液为脱盐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菱花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菱花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2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组播速率优化
- 下一篇:滑阀的控制活塞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