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婴儿车背靠换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10284.8 | 申请日: | 201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0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宜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盈利幼童用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9/12 | 分类号: | B62B9/12 |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 44251 | 代理人: | 王敏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背靠 换向 结构 | ||
1.一种婴儿车背靠换向结构,在车架(1)中部设置的背靠机构(2)的座架弯管(20)的前端连接于车架(1)的前脚管(10),以该座架弯管(20)的后端连接于车架(1)的后脚管(11)下端,以背靠机构(2)的座架直管(21)后端通过滑套(12)滑动连接于后脚管(11)上端,座架直管(21)前端连接于固接在座架弯管(20)上的分段片(22)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片(22)内侧设有分段卡槽(221),与分段卡槽(221)相应一侧以卡钉(23)连接有背靠管(24),所述背靠管(24)通过支撑片(25)固定于背靠板(26)上,该背靠管(24)中穿接有背靠拉线(27),该背靠拉线(27)对应分段片(22)一端通过拉线柄头(271)连接有管内滑套(28),该管内滑套(28)通过分段销钉(281)滑动连接于背靠管(24)中,该背靠拉线(27)的另一端连接于背靠拉柄(29)上,该背靠拉柄(29)与背靠板(26)弹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背靠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段片(22)的分段卡槽(221)呈圆弧状,该分段卡槽(221)通过过渡段(222)将其下弧面分为前卡槽(223)和后卡槽(224),该前卡槽(223)的弧长长于后卡槽(224)的弧长,在前卡槽(223)和后卡槽(224)上均有两个以上卡位(225),该卡位(225)呈放射性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背靠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内滑套(28)的分段销钉(281)伸出背靠管(24)两侧的滑孔(241),该分段销钉(281)对应分段卡槽(221)一端的卡接端延伸至分段片(22)的分段卡槽(221)中,分段销钉(281)的直径与分段卡槽(221)的卡位(225)宽度相互配合,在背靠管(24)中的分段弹簧(242)卡接于背靠管(24)的卡钉(23)与管内滑套(28)之间,该背靠管(24)呈Z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婴儿车背靠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拉线(27)的拉线柄头(271)卡接于管内套管中,该背靠拉线(27)通过拉线柄头(271)上的通孔穿接于管内套管的分段销钉(28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车背靠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板(26)上端有拉柄孔(261),背靠板(26)上的背靠拉柄(29)与拉柄孔(261)相应一端有U形柄套(291),该U形柄套(291)中间有连接板(292),该连接板(292)长度大于拉柄孔(261)的宽度,该连接板(292)的长度与背靠板(26)上端宽度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儿车背靠换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92)中间有滑口(293),滑口(293)相应位置的背靠板(26)上有滑口凸块(262),且两者相互配合,连接板(292)两端通过线孔(294)与背靠拉线(27)相连接,滑口(293)与线孔(294)之间设有弹性键口(295),该弹性键口(295)中的弹簧(264)通过其底部的固定块(296)与背靠板(26)上端对应的凸键(263)相互配合,卡接于弹性键口(295)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盈利幼童用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盈利幼童用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28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终端触发调度信息发送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稻田筑埂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