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10113.5 | 申请日: | 2010-12-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42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永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01/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谭一兵 |
| 地址: | 52377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光学 对称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照明灯具用的二次光学透镜,特别是一种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
背景技术
现有的LED透镜配光设计一般为光的分布中心对称形,有很多应用场合,灯具的安装不是照明区域的正上方,如护拦照明、楼梯照明、道路照明。中心对称配光的缺点是不能使灯具发出的光线都照射到需要的照明区域,而造成光能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使用本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的LED灯具光线照射范围广,光线利用率高,低耗节能。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包含有:入射面、反射面、全反射面及出射面四部分组成,所述入射面由折射面A和折射面B组成,折射面A和折射面B组成具有一定夹角的入射面。
进一步地:所述折射面A和折射面B均为平板型折射面,其组成的入射面为具有一定夹角的平板型入射面。
进一步地:所述折射面A和折射面B均为弧线型折射面,其组成的入射面为具有一定夹角的弧线型入射面。
本发明的优点:本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可以有效提高LED灯具的利用率,使LED灯具的光线照射范围更广,更精确,在达到相同的照明亮度时,本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可以LED灯具功率需求更小,在相同功率的灯具条件下,使用本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的LED灯具照明亮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的入射面1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一中图1的B-B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二中的入射面1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图1的A-A剖视图。
图7是实施例二中图1的B-B剖视图。
图8是图1的A-A光线折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包含有:入射面1、反射面2、全反射面3及出射面4四部分组成,所述入射面1由折射面A11和折射面B12组成,折射面A11和折射面B12组成具有一定夹角的入射面1。
所述折射面A11和折射面B12均为平板型折射面,其组成的入射面1为具有一定夹角的平板型入射面。
实施例二:
如图1、图5至图7所示:一种二次光学非对称透镜,包含有:入射面1、反射面2、全反射面3及出射面4四部分组成,所述入射面1由折射面A11和折射面B12组成,折射面A11和折射面B12组成具有一定夹角的入射面1。
所述折射面A11和折射面B12均为弧线型折射面,其组成的入射面1为具有一定夹角的弧线型入射面。
综上所述,如图8所示:由LED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入射面1,入射面1上半部分折射面A11将光线折射为散射光,下半部分折射面B12将光线折射为平行光,由于全反射的定律起作用,透镜中上部分的反射面2把光线反射为平行光线,透镜中下半部分的全反射面3则把光线会聚成一定的角度,最后这三部分的光线经过出射面4把所有的光线折射到所需要照明的区域,这样就能够提高灯具发出的光的利用效率。
本技术方案的实现可以有效提高灯具利用,在达到相同的照明亮度时,本技术方案的LED灯具功率更小,在相同功率的灯具条件下,本技术方案照明亮度更高。
以上描述是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凡依本发明所作的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内。
综上所陈,本发明已如专利说明书及图式内容,制成实际样品且经由多次使用测试,证明诚能达到其所预期之目的及功效,实用性价值乃无庸置疑,而在申请之前经查市面及公报亦未发现有相同或近似之产品。
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举例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永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永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