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高温、高压或高湿环境下电器类使用的密封件原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0011.3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5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刘某仓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市金赛特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16 | 分类号: | C08L23/16;C08L27/12;C08L27/20;C08L27/16;C08L27/18;C08K13/02;C08K3/04;C08K3/16;C08K3/22;C08K5/09;C08K5/098;C08K5/18;C08K5/14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7167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高温 高压 环境 电器 使用 密封件 原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材料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高温、高压或高湿环境下电器类使用的橡胶密封件原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橡胶分为天然橡胶与合成橡胶二种。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橡胶草等植物中提取胶质后加工制成;合成橡胶则由各种单体经聚合反应而得。橡胶制品广泛应用于工业或生活各方面。橡胶密封件是密封装置中的一类通用基础元件,在泄漏和密封这一对矛盾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在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解决泄漏和密封问题。一直推动技术进步、防止和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橡胶密封件是密封技术中广泛应用的一类橡胶制品。因为橡胶具有宝贵的弹性的高分子材料,较宽的温度范围,在不同介质中给予较小的应力就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这种变形可以提供接触压力,补偿泄漏间隙,达到密封的目的。现有的橡胶密封件原料在高温、高压或高湿环境下使用效果不好,容易老化,密封性能差,耐油性和耐温性能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高温、高压或高湿环境下电器类使用的密封件原料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配制的原料生产的密封件耐高、低温性能、耐油性能好、耐老化性能强,由于其材料混合效应,抗极性介质物与非极性介质物均超过普通的橡胶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高温、高压或高湿环境下电器类使用的橡胶密封件原料,其特征在于:由主体体系材料、补强体系材料、软化体系材料、辅助体系材料、防护体系材料、硫化体系材料混炼而成,各体系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为:
主体体系:
三元乙丙橡胶K512 55-65
日本三元乙丙K512-50 45-55
氟橡胶FKM 9-11;
补强体系:
半补强炭黑SRF 45-55
快压出炭黑FEF 22-28
炭黑N990 42-45
氟化钙 22-26;
软化体系:
蜡脂 44-46
含硅聚合水 1.5-2.5;
辅助体系:
氧化锌 4.5-5.5
硬脂酸 0.4-0.6
硬脂酸锌 0.8-1.2;
防护体系:
低分子蜡 1.2-1.7
二苯胺类防护剂 1.2-1.7;
硫化体系:
过氧化二丙苯D40 7-8
改性交联助剂W70A 1.5-2.5。
所述的用于高温、高压或高湿环境下电器类使用的密封件原料,其特征在于:由主体体系材料、补强体系材料、软化体系材料、辅助体系材料、防护体系材料、硫化体系材料混炼而成,各体系的原料组分的重量份为:
主体体系:
三元乙丙橡胶K512 60
日本三元乙丙K512-50 50
氟橡胶FKM 10;
补强体系:
半补强炭黑SRF 50
快压出炭黑FEF 25
炭黑N990 44
氟化钙 25;
软化体系:
蜡脂 45
含硅聚合水 2;
辅助体系:
氧化锌 5
硬脂酸 0.5
硬脂酸锌 1;
防护体系:
低分子蜡 1.5
二苯胺类防护剂 1.5;
硫化体系:
过氧化二丙苯D40 7.5
改性交联助剂W70A 2。
所述的用于高温、高压或高湿环境下电器类使用的橡胶密封件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氟橡胶FKM为全氟丙烯、偏氟、四氟乙烯共聚FKM-宽分布;所述的炭黑N990为中粒子热裂解炭黑N990;所述的含硅聚合水为含5‰甲基硅油与水的高温聚合物;所述的改性交联助剂W70A为含30%聚丁二烯、40%三烯丙基异氰尿酸酯和30%的氢氧化镁材料的常温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市金赛特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六安市金赛特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00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