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喷气式燃气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9617.5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2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锡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嘉品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F24C3/12;F23D14/02;F23D14/62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气式 燃气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炉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喷气式燃气炉。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炉具已为广大群众使用,传统的燃气炉具,其燃气是输送到炉头上点火燃烧时才与空气混合,以获得氧气,这种方式存在空气混合不足,燃烧不充分,造成热效率较低,燃气浪费。随后出现有先将燃气与空气混合后再输送到炉头燃烧的喷气式燃气炉,但现有的喷气式燃气炉,由于结构上的缺陷,在实际使用时,燃气与空气混合还是不够均匀,燃烧率较低;且使用时,炉胆主要是采用砖块围拢砌合形成,加工制作不便,移动性差,且炉胆形成封闭式,通过抽风机进行抽气排放,导致炉胆内负压较大,极易将热量抽走,影响炉头燃烧,燃烧不充分,热效率较低,使用成本高。
为此,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喷气式燃气炉的缺陷,秉持着研究创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和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喷气式燃气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科学合理,易加工制作,体积小,可大幅度提高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的速度,让可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的喷气式燃气炉。
本发明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形成有效对流自排功能,不需抽风机进行抽气排放,还有助于炉头充分燃烧的喷气式燃气炉。
本发明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长明火,并有效节约能源,安全性更高的喷气式燃气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喷气式燃气炉,包括有:
一炉腔,具有一底部及围合于该底部的一周壁部,底部留有一通孔;
一炉头,对应炉腔之通孔平行安装,炉头具有一上罩、一中空的芯管,上罩安装在芯管上端口上,上罩设有燃烧用的出气孔;
一混合腔体,具有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输出端通过输送管连通炉头的芯管;
一燃气输入管道,插入混合腔体的输入端内,形成内管形式,燃气输入管道的出口朝向混合腔体,且在燃气出口端设有喷嘴,以喷嘴孔径的大小来控制热流量。
一空气输入管道,接通混合腔体的输入端,且连接部位滞后于燃气输入管道的出气口,空气在燃气输入管道外周与混合腔体的输入端内壁之间形成的腔道内流动输入混合腔体。
所述炉腔为一体式结构,炉腔的通孔的内径大于炉头的外径;于周壁部上开设有连通排放通道的排气孔,于与排气孔形成遥望的一侧的底部上还开设有进风孔。
所述混合腔体为一长管体,混合腔体的输入端为三通T形,燃气输入管道与混合腔体同轴设置,而空气输入管道与燃气输入管道后端形成交叉关系。
所述混合腔体之位于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中段混合区的管径大于输入端,而燃气输入管道的插入端延伸到中段混合区与输入端衔接处。
所述燃气输入管道的进气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及可对进气大小调节的调节阀,于电磁阀与调节阀之间设有一旁通,旁通通过第二电磁阀连接一长细管,长细管的出气端延伸到炉胆内连接小火燃烧器。
所述调节阀联动有一拨动杆,拨动杆拨动一开关,该开关控制第一电磁阀及连接空气输入管道的风机的打开和关闭。
所述炉头之芯管的下部上设有一中空管状的导流罩,导流罩与上罩一起螺纹连接芯管,导流罩下端具有外张的裙边,而芯管之位于导流罩内腔的管壁上设有径向风孔,芯管的上端头与上罩之顶端留有间隙,且芯管的上端开口为喇叭口。
所述小火燃烧器的燃气喷向点火针,与点火针平行相对的火焰检测针经电线连接于自动点火装置,点火装置自动控制第一电磁阀及风机。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可使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采用先混合再燃烧,由此混合燃烧的速度比扩散燃烧的速度快,故而燃烧的火焰温度较高,热量散失较少,热效率高,有利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的污染;燃气输入管道插入混合腔体的输入端内,而空气在燃气输入管道外周与混合腔体的输入端内壁之间形成的腔道内流动输入混合腔体;使空气流动到燃气输入管道的端口时,顺便带动燃气一起输入混合腔体,具有拖动作用,达到空气和燃气流动混合,燃气不会沉积,受到空气包覆,气体之间混合更均匀,提高燃烧效果,热效率高。
本发明再一优点是炉腔为一体式结构,加工制作容易,体形小,炉胆内留有一通孔供炉头平行于炉腔底部,通孔的内径大于炉头的外径,确保炉头周围氧气充足,使炉头更能充分燃烧;而周壁部上开设有连通排放通道的排气孔,并于与排气孔形成遥望的一侧的底部上还开设有进风孔,进风孔与排气孔形成对流,可使炉腔内空气流动,达到有效对流自排功能,不需抽风机进行抽气排放,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效率较低,降低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嘉品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嘉品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96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