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及具有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09608.6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7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近藤哲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藤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4N1/00 | 分类号: | H04N1/00;G03G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赵蓉民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原稿 合板 装置 具有 事务 机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适合应用在影印机、印刷机、传真机或扫描机等具有原稿压合板的事务机器上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及具有该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背景技术
此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至少具有底板及由底板的两侧部往上的二侧板。事务机器的机器本体包括组装元件、支撑元件及弹性手段。组装元件组装于前述底板。支撑元件具有上板以及由上板的两侧部垂下的二侧板,并支撑以二侧板介由转轴杆(hinge pin)可对于前述组装元件二侧板转动的方式组装的原稿压合板。弹性手段弹性连接在组装元件及支撑元件之间,例如由压缩弹簧(compression spring)构成。
习知的弹性手段具有,在原稿压合板开启时,可不感受到原稿压合板的重量来开启,且在预设的开启角度范围(约20度~60度)内,即使由原稿压合板放开手,亦可支撑原稿压合板不会自然地落下等功能。然而,弹力随时间的变化若不避免,会对上述功能产生妨碍,因此习知的弹性手段会具有弹力调节手段。
弹力调节手段大部分如下述特许文献1~2所示,藉由配设于弹性手段一端部侧的调节元件,由弹性手段的轴方向利用螺丝起子等工具来往轴方向移动,以调节弹性手段的有效长度,并藉此调节弹力。
然而,如此构成的弹力调节手段具有,必须将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由装置本体或原稿压合板取下来进行调节,否则难以进行调节操作的问题点。
因此,可于事务机器前侧进行上述调节的方式,如下述特许文献3所记载为习知技术。
记载于特许文献3的物件中,设于弹簧承载元件承接弹性手段的调节元件由,具有凸轮凸部与凸轮凹部的两枚第一圆板(disk)与第二圆板来构成。第二圆板以可转动方式构成,同时,操作用凸块由第二圆板往弹簧承载元件外部突出。使用者以手指按压位在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前侧的操作凸块,经由第二圆板逐步地转动,使第一圆板往上下方向移动,藉以调节弹性手段的弹力。
【特许文献1】特开2002-202640号公报
【特许文献2】特开2004-101620号公报
【特许文献3】特开2009-237046号公报
然而,经由记载于特许文献3的弹性手段弹力调节方法,虽然因使用者可利用手指往左右按压位在事务机器前侧的操作凸块,来使调节元件转动,而具有调节操作容易的优点。但,也会产生因藉由手指调节而不易进行微调节的新问题。换言之,在第二圆板上因弹性手段的弹簧荷重,要藉由手指来转动调节第二圆板并不容易,又因调节幅度由凸轮的段数所限定,所以会产生微调节困难的问题。
弹性手段的弹力随时间变化的问题,不用说由于弹性手段产生劣化。然而,事务机器放置的环境,原稿压合板的开阖频率,再者,摩擦手段的摩擦力矩(friction torque)随时间变化等,也都会与是否能紧密连接产生关联。此外,无法充分的对应逐步调节亦是问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构成,让使用者可在事务机器的前侧利用螺丝起子等工具,容易地连续进行弹性手段的弹力的微调节的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以及利用此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的事务机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原稿压合板开阖装置包含一组装元件、一支撑元件及一推动手段。组装元件组装于事务机器的装置本体侧,事务机器具有原稿压合板。支撑元件的二侧板藉由第一转轴杆组装于组装元件的二侧板为可转动,且直接支撑原稿压合板,或者藉由升降元件支撑原稿压合板,升降元件藉由第二转轴杆往支撑元件组装为可转动。推动手段于组装元件与支撑元件间将支撑元件往原稿压合板的开启方向推动。其中,以弹性手段构成推动手段,且弹性手段的弹簧承载元件设置于组装元件或支撑元件的一侧。弹性手段的弹力调节手段设置于弹簧承载元件且接收弹性手段的弹力。弹力调节手段具有调节板,调节板往弹性手段的轴方向为可移动。调节元件设置于弹簧承载元件与弹性手段交合的方向且使得调节板动作,使得于原稿压合板开启状态下,可在事务机器的前侧操作调节元件。
同时,本发明的推动手段更包括一第一摇动弹簧承载元件、一第二摇动弹簧承载元件及一弹性手段。第一摇动弹簧承载元件设置于与第一转轴杆的位置相异的位置,且相对受压元件组装为可摇动,第一转轴杆于组装元件的二侧板间。第二摇动弹簧承载元件相对支撑元件的活动端侧所设置的作动元件组装为可摇动,且与第一摇动弹簧承载元件可嵌合、伸缩地卡合。弹性手段弹性设置于第一摇动弹簧承载元件与第二摇动弹簧承载元件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藤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加藤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96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