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料电池用碳载核壳型铜-铂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9205.1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8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朱红;李兴旺;王芳辉;于书平;娄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88 | 分类号: | H01M4/88;H01M4/90;B01J23/89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何俊玲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电池 用碳载核壳型铜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燃料电池用的碳载核壳型铜-铂催化剂(Cu@Pt/C)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电化学装置,其关键材料之一是电极催化剂,长期以来,铂、钌等贵金属因其具有卓越的催化性能一直被广泛使用。但由于铂系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有限,价格昂贵,且铂在电池中的利率不高,从而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发展。虽然合金催化剂能降低Pt的载量,提高催化效率,但在催化剂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提高。核壳催化剂由于具有独特的催化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化工生产过程。由于合金的电子和表面结构与纯金属不同,因此双金属催化剂对某些反应表现出了更好的催化活性。这是由于在金属单晶的表面沉积另一种金属后,表层两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引起双金属电子和几何结构的变化,因而有改变粒子的电荷,能够官能化,能进行表面反应等优点。
US20100197490介绍了一种铂包覆非贵金属制备核壳催化剂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先将Fe、Co、Ni、W、Cu等非贵金属盐用化学还原的方法还原成2-10nm的颗粒,在空气中干燥后升温600℃到800℃进行退火处理,退火时间因不同金属而定。退火完成后,将该纳米颗粒浸入铂盐溶液中,利用电化学置换法在非贵金属颗粒的表面沉积一薄层Pt壳,从而制备核-壳型纳米催化剂。该方法虽然能做出完整的核壳型催化剂,但操作流程复杂,需消耗大量能源,制备成本高。
CN200610019303介绍了一种用化学置换法制备核壳催化剂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是将非贵金属盐配制成溶液,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然后向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还原剂,制成非贵金属的纳米金属溶液。再向非贵金属的纳米金属溶液中加入贵金属盐溶液进行化学置换,得到贵金属包裹在非贵金属纳米颗粒表面的核壳结构催化剂溶液,得到非担载型核壳催化剂。最后在非担载型核壳催化剂溶液中加入碳载体进行吸附,得到担载型核壳催化剂。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过程简单,制备成本低,但催化剂粒径偏大,而且催化剂仅靠吸附作用与碳载体连接,很容易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脱落,从而降低催化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载核壳型铜-铂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制备具有较小的粒径、低Pt载量、高催化活性的燃料电池用催化剂材料。
本发明包含以下步骤:
A、将可溶性铜盐溶于乙二醇液体中,溶液中Cu离子的浓度为0.005~0.05摩尔/升,然后按柠檬酸或柠檬酸盐与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1~2∶1加入柠檬酸或柠檬酸盐,再按碳载体与铜离子的质量比为4~25∶1的比例加入碳载体,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溶液;其中碳载体于铜离子较佳的质量比为7~9∶1。所述碳载体是碳黑、碳球或碳纳米管中的一种,较好的是XC-72、XC72R、BP2000、BP3000等型号的碳黑或L-MWNT-2040、L-MWNT-4060、L-MWNT-6010型号的碳纳米管中的一种;
B、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乙二醇溶液调节上述混合溶液的pH值为9~11,在160℃~190℃加热还原,反应过程中要维持pH值恒定,反应时间2~6h,将反应液离心洗涤,50℃~80℃下真空干燥,得到碳载铜粒子(Cu/C);
C、将步骤B中的碳载Cu颗粒均匀分散到乙二醇液体中,再加入氯铂酸,使溶液中Cu和Pt离子的质量比为0.2~3∶1,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的乙二醇溶液调节体系pH值为7~9,在70℃~110℃下加热还原,反应时间2~6h;
D、将步骤C中的反应液离心洗涤,直到无氯离子存在,在50℃~80℃下真空干燥,得到碳载核壳型铜-铂催化剂(Cu@Pt/C)。
通过对最终产物进行结构表征,证明该产物是以碳为载体,活性金属组分负载在碳为载体表面,且活性金属是以铜为核心、铂为壳层的核壳结构的物质;其中Cu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30%,Pt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30%。其中较佳的Cu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5%,Pt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20%。
结果见图1-2
在图1中,2θ=22°为碳载体的特征衍射峰;2θ=39°和46°为Pt的特征衍射峰,2θ=43°为Cu的特征衍射峰。由图1可以看出,Cu和Pt的特征峰都有明显的表现,说明本发明所制备的Cu@Pt/C核壳型催化剂中包含Cu和Pt元素,且Pt的衍射峰明显强于Cu的衍射峰,这是因为Cu被Pt包裹在了内部,导致其衍射峰变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9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相单级电流型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按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