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8630.9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文湘华;杨宁宁;刘文君;黄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童晓琳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污染 水中 天然 有机物 物质 系统 方法 | ||
1.一种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主要包括曝气生物滤塔(1)和超滤膜组件(2);
所述曝气生物滤塔(1)底部通过管道与调节池(3)底部相连,所述调节池(3)设置两条出水路,一条为调节池(3)直接出水水路,另一条为连接调节池(3)和超滤膜组件(2)的水路,所述曝气生物滤塔(1)顶部设有进水泵(4)和溢流口,底部分别设有反洗用空气压缩机(8)、鼓风曝气泵(9)以及放空管路,所述曝气生物滤塔(1)通过第一反洗泵(6)与清水池(15)连接;
所述超滤膜组件(2)的出水口经出水泵(5)与所述清水池(15)的进水口相连,该超滤膜组件(2)设有鼓风曝气泵(10)及放空管路和溢流口,所述超滤膜组件(2)通过第二反洗泵(7)与所述清水池(1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塔(1)的底部采用鹅卵石作为填料支撑层,反洗系统采用长柄滤头均匀布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生物滤塔(1)的填料为颗粒活性炭或陶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组件(2)采用死端过滤方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组件(2)的膜采用中空纤维式超滤膜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组件(2)的膜材料为聚偏氟乙烯或聚氯乙烯,孔径为0.01-0.02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组件(2)下方设有布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超滤膜组件(2)出水口设有压力传感器(14)。
9.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系统去除微污染水中天然有机物和致嗅物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操作步骤进行:
A、接种来自太湖的微生物,微生物为混合微生物,在春末夏初取自太湖岸边底泥,通过200目筛分之后,直接接入曝气生物滤塔,接种浓度VSS为1g/L,通过鼓风曝气泵提供氧气,曝气量120~200mL/min,每天补加BH培养基1L及葡萄糖500ml,排水1L;3周后启动曝气生物滤塔(1);B、将微污染水源水送达曝气生物滤塔(1),曝气生物滤塔(1)中的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270min,气水比为1∶1,曝气生物滤塔(1)出水通过重力作用流入调节池(3),调节池(3)通过重力作用流入超滤膜组件(2),超滤膜组件(2)通过蠕动泵抽吸出水;
当曝气生物滤塔(1)内液面超过反洗出水口时曝气生物滤塔(1)开始反洗,超滤膜组件(2)的气水比为8∶1~20∶1,超滤膜压力为0.01-0.04MPa,膜通量为10-40L/m2·h,超滤膜反洗周期为60~12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H培养基构成如下:NH4NO3:1000mg/L,K2HPO4:1000mg/L,KH2PO4:1000mg/L,MgSO4·7H2O:100mg/L,FeCl3·6H2O:100mg/L,CaCl2·2H2O:1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86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管理物品寄送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上下文移动应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