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温芯棒用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8591.2 | 申请日: | 2010-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93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红芬 |
主分类号: | C10M103/00 | 分类号: | C10M103/00;C10M177/00;C10N40/24;B21B25/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001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温 芯棒用 润滑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说是一种高温芯棒用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温芯棒用润滑剂是生产无缝钢管的轧管机用重要的工艺消耗材料,它的性能对轧管机组的生产率、芯棒的使用寿命、钢管的质量等都具有决定性影响。一般热轧无缝钢管的芯棒的温度在100多摄氏温度,含有大量水的水基石墨润滑剂和磷酸盐水溶液都可有效附着,起到润滑作用。有一种特殊的无缝钢管热轧工艺,芯棒表面温度在450~600℃,当水剂石墨润滑剂或磷酸盐水溶液喷涂到如此高温的芯棒表面后,由于水剧烈汽化,水蒸汽的体积急剧膨胀而向外喷发,夹带着润滑性成分石墨或磷酸盐离开芯棒表面,因而芯棒表面不附着或极少附着润滑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喷涂、能在450~600℃芯棒表面极易附着的高温芯棒用润滑剂。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操作简便的高温芯棒用润滑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温芯棒用润滑剂,包括下列组分:碳酸盐0~20重量份、草酸盐0~20重量份、硼酸或硼酸盐0~30重量份、磷酸盐0~20重量份。
该润滑剂是一种常温熔盐类型,一般盐类都在高温条件才能熔融成液体,该润滑剂通过几种盐的合理配伍在常温条件下就熔融成液体。
所述碳酸盐为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草酸盐为草酸钾、草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硼酸盐为硼酸、硼酸钾、硼砂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钾、三聚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了解决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温芯棒用润滑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投料:按照配方将所述高温芯棒用润滑剂中的各组分投入到反应容器中即得混合物料,然后加水,其中加水量为混合物料总重量的1%~1.5%;
(2)搅拌:搅拌均匀;
(3)升温:将混合均匀的物料加热升温;
(4)保温:在30~70℃保温4~6小时,至物料完全熔化成液体;
(5)过滤:将保温后的液体进行过滤,取滤液,该滤液即为所述高温芯棒用润滑剂。
步骤(5)中采用150~200目的不锈钢丝网进行过滤,这样能将机械杂质和不溶反应副产物完全过滤出来。
本发明的高温芯棒用润滑剂经检测,该高温芯棒用润滑剂的密度(20℃)为1.50~1.60g/cm3,旋转粘度为280~320mPa.s,PH(2%水溶液)为7.5~8.0,外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高温芯棒用润滑剂是由多种无机盐复配而成的,在常温下为液体,便于喷涂,又能在450~600℃芯棒表面极易完全附着;能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钢管内表面的质量;本发明的高温芯棒用润滑剂在无缝钢管轧制温度在800-1200度时是一种高粘度液体,隔开管胚和芯棒的直接接触,在其间形成一层具有极好的润滑性的液膜,属于流体润滑,能有效降低无缝钢管的轧制电流10~20%,从而能节约能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一种高温芯棒用润滑剂,包括下列组分:碳酸钾3重量份、草酸钾5重量份、硼酸钾25重量份。
该高温芯棒用润滑剂的制备方法,首先按照上述配方将各组分投入到反应容器中即得混合物料,然后加入水,水的量为混合物料重量的1%,搅拌均匀;将搅拌均匀的物料加热升温,然后在30~50℃保温4小时;此时物料能够完全熔化成液体;最后用150~200目的不锈钢丝网进行过滤,取滤液,该滤液即为所述高温芯棒用润滑剂。经检测,该高温芯棒用润滑剂的密度(20℃)为1.50g/cm3,旋转粘度为283mPa.s,PH(2%水溶液)为7.8,外观为浅黄色透明液体。
实施例2:一种高温芯棒用润滑剂,包括下列组分:碳酸钠8重量份、硼砂30重量份、磷酸氢二钠2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红芬,未经张红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85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