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埋式水体自更新滩涂管网鱼类生态养殖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06442.2 | 申请日: | 2010-12-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63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范航清;钟云旭;何斌源;罗砚;阎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36000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水体 更新 滩涂 管网 鱼类 生态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滩涂管网鱼类生态养殖系统,尤其是一种地埋式水体自更新滩涂管网鱼类生态养殖系统,使用本发明可在基本不改变或破坏滩涂地形地貌的前提下养殖鱼类,实现保护和利用的平衡。
背景技术
目前,海洋滩涂养殖业因为效益可观,养殖技术成熟,成本低廉,容易实施,而引起沿海一带的过渡开发,尤其是我国南方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繁殖的沿海滩涂,更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红树林是生长在潮间带滩涂上的森林,是全球最重要的海洋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红树林遭受了严重破坏,全球天然红树林因此消失了约50%。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红树林周边地区普遍贫困,红树林保护难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于是大量的红树林被围垦为农田和虾塘,或者被砍伐烧制成木炭出口。合理利用是缓解保护与开发、生态与就业矛盾,促进自觉保护和恢复红树林的重要途径。因此,不破坏红树林及其滩涂地形地貌的“原位生态养殖技术”成为全球正在探索的红树林保护与利用的重大关键技术。鱼类的滩涂养殖一般采用围塘和围网两种方式,围塘养殖因为需要把潍涂围起来形成池塘而破坏了滩涂地形地貌,影响生态环境,围网养殖容易受台风破坏造成损失。因此,寻求一种不破坏滩涂环境,不受台风影响的鱼类滩涂养殖方式,是很有意义的,通过检索,并未发现有相关的技术披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地埋式水体自更新滩涂管网鱼类生态养殖系统,用该系统形成一种全新的鱼类滩涂养殖方式,克服传统鱼类滩涂养殖方式所存在的破坏滩涂生境、改变滩涂地形地貌、滩涂退潮时缺水,以及养殖过程易受台风破坏造成损失等不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地埋式水体自更新滩涂管网生态养殖系统,包括一个当海水涨潮时能蓄水的蓄水池,与蓄水池相连接直径是10-80厘米,长度是10-1500米的地下管网,地下管网每10-100米连接着一个由建筑材料建成的深度是50-200厘米,容积是2-10立方米的管理池,地下管网每隔3-30米设立一个与地下管网垂直的分布有交换孔的交换管道。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发明,由蓄水区、地下管网、交换管道和管理池等四部分组成。在地下管网里面养殖鱼类,在管理池中进行日常管理,包括投饵料喂养,监测地下管网中的水质,观察养殖鱼类的情况。这样的鱼类养殖方式,具有这样的特点:在海洋滩涂的地下敷设地下管网,不破坏滩涂生境也不改变滩涂地形地貌;在养殖鱼类时,随着海洋潮汐的潮涨潮落,地下管网里的水质通过交流管道自动更新,通过蓄水池自动补充,从而保证了管网中养殖水质与自然环境下的水质相似,养殖环境与海洋环境相似;退潮滩涂露空时养殖系统内有水;在台风气候,养殖不受台风影响,保证了鱼类在恶劣自然环境下健康成长的条件,海洋养殖首选危害就是恶劣气候,而本发明通过一次投资则可长期受益,免除了养殖户对养殖环境、气候、潮汐和天敌的后顾之忧,使用本发明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效益明显。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养殖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未经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64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豆奶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富硒花生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