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综合采煤设备及其采煤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6229.1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1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黄向阳;张景辉;虎新武;赵庆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C31/00 | 分类号: | E21C31/00;E21C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兆岭;逯长明 |
地址: | 11002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综合 采煤 设备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煤机。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采煤机的综合采煤设备。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产煤国家,煤矿总数超过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煤矿数目之和,目前,综合机械化采煤成为对煤层进行开采的主要方法。
综合机械化采煤是指采煤工作面全部生产过程,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采空区处理及回采巷道运输、掘进等全部机械化。综采工作面成套设备主要包括:采煤机、刮板输送机与液压支架。采煤机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破煤设备,它是集机械、电气和液压为一体的大型复杂系统,同时也是综采工作面的核心设备,主要通过在刮板输送机上左右行走实现破煤;刮板输送机是指用刮板链牵引,在槽内运送煤炭等散料的输送机械;液压支架是综合机械化采煤的支护设备,用于支护采场顶板,维护采煤机以及刮板输送机等设备的作业空间,并随同工作面采运设备向前移动。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置于刮板输送机上的采煤机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中所示,采煤机包括滚筒11、截割部12、牵引部13和电控箱14,其中,牵引部13包括位于煤壁侧的支撑滑靴15和位于老塘侧的驱动部16,并且支撑滑靴15和驱动部16都是两个。采煤机的牵引方式是采用驱动部16的销轨轮与运输机销轨相啮合的无链牵引方式,左、右牵引机构分别由两个的电动机驱动,通过牵引减速传动机构,使采煤机沿工作面输送机行走。采煤机左、右摇臂用销轴铰接在机身两端,并通过调高油缸与之固定,通过调高油缸的伸缩来改变摇臂的摆角来适应不同煤层厚度,当操作采煤机沿工作面行走时,通过摇臂上的螺旋滚筒,完成落煤与装煤作业。
采煤机的工作环境恶劣,井下得煤质环境复杂,造成了左右行走经常损坏,影响了采煤机的工作稳定性;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采煤机结构的增大,所需要的牵引力也不断增大,现有技术中的驱动齿轮和销轨都承受着较大的作用力,进一步降低了采煤机的稳定性。
因此,如何合理地分配采煤机的牵引力,满足采煤机对大牵引力的需要,同时提高采煤机的稳定性,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煤机,该采煤机的牵引力分配合理,在满足采煤机对大牵引力的需求的基础上,减少了采煤机的销轨轮与刮板输送机的销轨之间的工作压力,同时提高了采煤机的稳定性。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采煤机的综合采煤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煤机,包括驱动部和行走箱,所述驱动部连接于所述行走箱,所述驱动部的销轨轮与刮板输送机的销轨相啮合,所述驱动部的数目为至少三个。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的数目为三个,且均设置于与所述采煤机的滚筒相对的一侧,三者沿所述采煤机机身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的数目为三个,与所述采煤机滚筒相对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另一侧设置有一个,且三者沿所述采煤机机身均匀设置。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的数目为四个,且均设置于与所述采煤机的滚筒相对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驱动部的数目为四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采煤机的两侧。
优选地,还包括速度检测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速度检测装置检测各所述销轨轮的运动速度,并将得到的速度信号传输至所述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接收所述速度信号,并将所述速度信号与预定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当所述速度信号高于或者低于所述预定的运动速度时,所述控制装置向各所述销轨轮的驱动电机发出指令,所述驱动电机根据所述指令调整驱动状态。
优选地,所述速度检测装置为速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速度传感器的数目与所述驱动部的数目相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综合采煤设备,包括采煤机和与其配合的刮板输送机,所述采煤机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采煤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62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