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道路掉话事件的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6074.1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2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孙伟;王刚;毕文通;张志敏;高疆;王晋龙;廖舰;刘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24/02 | 分类号: | H04W24/02;H04W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道路 事件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掉话事件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道路测试是为了对通信网络进行全面的了解,使用测试工具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的测试、测量工作,其测试对象一般是信号强度、话音质量、小区切换情况等。
通过对测试结果的量化分析,可能得出运营商对网络进行规划、优化等所依据的信息。比如,道路掉话事件就是通过道路测试所能得出的这样一种信息。道路掉话事件是指用户在沿着道路移动时发生的掉话事件。不同于静止用户发生的掉话事件,道路掉话事件更有助于运营商从用户角度以及主要道路保障角度对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例如切换问题等。确定道路掉话事件的位置、方向以及用户的前后移动信息能够为运营商提供故障排查、网络优化和规划的依据,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为了发现道路掉话事件及其发生时所处的道路,可以采用下述三种常见的方式:
1、人工测试的方式。即测试人员持测试设备沿着道路边移动边进行测试。
2、无人测试的方式。即将测试设备安装在出租车、公交车等交通设备内,使测试设备能够随着交通设备在道路上的移动而实现自动测试。
3、用户签约测试。即在用户终端侧安装测试软件,并与用户签订协议,随着用户在道路上的移动实现后台测试并将测试数据自动上报网络侧。
由于上述第3种方式会消耗数据业务信道资源,需要支付用户费用及进行用户终端改造等,因此目前业内常用的方式为上述1、2。
其中,方式1主要是通过测试人员持专业测试设备(通常为运行有测试软件的笔记本电脑,测试软件可以为华星、TEMS等)对指定道路进行测试,比如,对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道路进行测试。通常采用一车、一人、一设备的方式进行测试。该方式1的优点在于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选择对任意道路进行测试,目的性强,缺陷在于需要购买大量测试设备,并准备测试车辆和测试人员,从而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方式2主要是通过将自动路测设备(无需笔记本,无前台界面)安装于自有测试车辆、出租车、公交车上,并根据车辆的移动道路进行相关道路的测试。该方式可以是利用自有测试车辆实现对指定道路的测试;也可以是利用出租车实现随机的道路测试;还可以是利用公交车实现固定道路的测试。该方法的缺点在于也需要购买大量的测试设备,并需要进行车辆租赁等,从而也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掉话事件的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采用现有技术确定道路掉话事件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道路掉话事件的确定方法,包括:
根据信息采集系统预先存储的事件相关信息,确定掉话事件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发生时间;根据所述系统存储的事件相关信息和确定的所述发生时间,确定发生该掉话事件的用户终端在所述发生时间前发生的第一预定个数的第一组事件和在所述发生时间后发生的第二预定个数的第二组事件,并确定第一、第二组事件所分别对应的互不相同的基站标识总个数;在所述总个数大于预定个数阈值时,根据预先存储的基站标识与道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掉话事件对应的基站标识所对应的道路标识;并将该掉话事件确定为发生在确定的该道路标识指示的道路上的道路掉话事件。
一种道路掉话事件的确定装置,包括:
标识和时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信息采集系统预先存储的事件相关信息,确定掉话事件对应的基站标识和发生时间;总个数确定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系统存储的事件相关信息和标识和时间确定单元确定的所述发生时间,确定发生该掉话事件的用户终端在所述发生时间前发生的第一预定个数的第一组事件和在所述发生时间后发生的第二预定个数的第二组事件,并确定第一、第二组事件所分别对应的互不相同的基站标识总个数;道路标识确定单元,用于在总个数确定单元确定的总个数大于预定个数阈值时,根据预先存储的基站标识与道路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该掉话事件对应的基站标识所对应的道路标识;道路掉话事件确定单元,用于将该掉话事件确定为发生在道路标识确定单元确定的道路标识所指示的道路上的道路掉话事件。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6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