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线性结点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5835.1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0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纪华;汪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3/12 | 分类号: | G01V3/1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陈亮 |
地址: | 20006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线性 结点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全防护探测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线性结点探测器。
背景技术
在安全防护探测技术领域中,非线性结点探测器可用于探查隐藏在行李、包裹、墙体、家具等物品内及人身上的电子装置,也可用于检测拦截遥控炸弹、地雷、窃听器、手机、数码相机、录音笔等可能带来人身安全与信息安全隐患的电子目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类要害场所的安全防护检测领域。
电子装置一般由电子电路组成,电子电路的最基本元素是二极管,二极管为两种半导体物质联结而成。根据二极管的特性,一般将二极管的联结点称之为非线性结点。随着电子工业的迅猛发展,在各种电子装置上大量使用二极管、三极管和集成电路,使得在这些电子装置中存在一个或多个非线性结点。非线性结点探测器就是在搜查的区域内发出高频电磁波,激发各种电子装置中的非线性结点上的自激回波,然后用非线性结点探测器上的接收器捕获到各种自激回波,以达到对电子目标探测、定位的目的,目前在国内外均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电子科学技术的进步,目前生产活动中有大量的电子装置投入使用,另外日常环境背景中也存在大量杂乱的电磁波信号,非线性结点探测器所工作的频带(一般为800MHz-4GHz)附近还存在有大量的各种频率的其它电磁信号,此类无用的信号经常干扰非线性结点探测器的正常工作,造成虚警。现有的非线性结点探测器一般为点频体制的非线性结点探测器,其所发出的点频发射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如果环境背景中正好存在该频率的干扰信号,则其正好会影响该非线性结点探测器的正常工作。事实上,由于环境背景中存在的干扰信号的频率多种多样,现有的点频体制的非线性结点探测器很难找到一个正好避开所有干扰信号影响的频率,来探测可能带来人身安全与信息安全隐患的电子目标,即现有的非线性结点探测器在干扰的电磁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了其在各类复杂使用环境下的进一步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扫频体制的非线性结点探测器,可以有效地避免环境背景中的电磁波干扰信号,提高对电子目标的探测性能,降低虚警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线性结点探测器,用于探测电子目标,包括:
信号处理终端单元;
扫频信号发生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的指示发出扫频发射信号;
第一放大器,与所述扫频信号发生单元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扫频发射信号放大;
发射天线,与所述第一放大器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放大的扫频发射信号发射出去;
接收天线,用于接收回波信号;
第二放大器,与所述接收天线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回波信号放大;
扫频接收本振单元,与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的指示发出与所述扫频发射信号同步变化的扫频接收本振信号;
接收混频器,分别与所述第二放大器和扫频接收本振单元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放大的回波信号和扫频接收本振信号混频,形成混频输出信号;以及
混频信号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接收混频器和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相连接,用于对所述混频输出信号进行滤波、放大和检波处理,然后发送给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来判断所述回波信号是否由所述电子目标发出。
可选地,所述扫频信号发生单元包括:
扫频信号发生器,与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的指示产生扫频信号;
锁相本振源,与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相连接,用于根据所述信号处理终端单元的指示产生固定点频信号;
发射混频器,分别与所述扫频信号发生器和锁相本振源相连接,用于将所述扫频信号和固定点频信号混频;以及
滤波器,分别与所述发射混频器和第一放大器相连接,用于对经所述发射混频器混频后输出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发出扫频发射信号。
可选地,所述非线性结点探测器的工作频带为800MHz-4GHz。
可选地,所述混频输出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和检波处理后为连续直流电平。
可选地,所述回波信号为所述电子目标的非线性结点的自激回波。
可选地,所述扫频信号发生器为DDS合成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8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式光盘架
- 下一篇:工业自动化生产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