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铟电解废液的净化再生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5760.7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1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赵科湘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科能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1/22 | 分类号: | C25C1/22;B01D11/04 |
代理公司: | 株洲市奇美专利商标事务所 43105 | 代理人: | 刘国鼎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解 废液 净化 再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解废液的净化再生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铟电解废液的净化再生方法。
背景技术
铟因其光渗透性和导电性强,主要用于生产ITO靶材(用于生产液晶显示器和平板屏幕),这一用途是铟的主要消费领域,占全球铟消费量的70%。其次的几个消费领域分别是:电子半导体领域,占全球消费量的12%;焊料和合金领域占12%;研究行业占6%。在铟的应用中,其纯度都要求在99.995%以上,镉和铊等杂质元素都要求在0.0005%以下。从98%粗铟提纯到99.99%铟的过程主要是电解,而电解液的杂质含量是电解过程是否能产出合格产品的关键。由于粗铟电解过程中阳极所含的杂质元素如Cd、Tl、Sn等容易在电解液中累积,造成电解阴极析出物杂质含量高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现有的方法是将杂质含量高的电解液废弃回收,重新配制新电解液,而配制新的电解液所需时间长且费用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铟电解废液的净化再生方法,以克服重新配制新电解液产生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铟电解废液的净化再生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将N235与TBP按100∶1的体积比混匀,制成混合物;
B、将步骤A制得的混合物与航空煤油按1∶3的体积比混匀,制得混合萃取剂;
C、将步骤B制得的混合萃取剂放入搅拌槽中,用蒸馏水清洗并调整PH值为2-3;
D、将铟电解废液注入步骤C的搅拌槽中,搅拌萃取;
E、将步骤D搅拌后的电解液放入静置池,静置30-90分钟,分层,将底层电解液放出,即为净化后的再生电解液,上层萃取剂经反萃后再循环使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萃取剂选择性好,电解液再生速度快,能耗低,设备加工简单,且萃取后电解液的杂质含量低,电解液中铟的损失小,萃取剂可循环使用,能适应生产需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及其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A、将N235与TBP按100∶1的体积比混匀,制成混合物;
B、将步骤A制得的混合物与航空煤油按1∶3的体积比混匀,制得混合萃取剂;
C、将步骤B制得的混合萃取剂放入搅拌槽中,用蒸馏水清洗并调整PH值为2-3;
D、将铟电解废液注入步骤C的搅拌槽中,搅拌萃取;
E、将步骤D搅拌后的电解液放入静置池,静置30-90分钟,分层,将底层电解液放出,即为净化后的再生电解液,上层萃取剂经反萃后再循环使用。
A、将N235与TBP按100∶1的体积比混匀,制成混合物;
B、将步骤A制得的混合物与航空煤油按1∶3的体积比混匀,投篮混合萃取剂;
C、将步骤B制得混合萃取剂放入搅拌池中,用蒸馏水清洗并调整PH值为 2-3;
D、将铟电解废液注入步骤C的搅拌槽中,搅拌萃取;
E、将步骤D搅拌后的电解液放入静置池,静置30-90分钟,分层,将底层电解液放出,即为净化后的再生电解液,上层萃取剂经反萃后再循环使用。
以下给出本发明的实施例:
实例1
将N235(三辛胺,又称三辛烷基叔胺)与TBP(三丁基膦)按100∶1的体积比混匀,制得混合物;将此混合物与航空煤油按1∶3的体积比混匀,制得混合萃取剂;将此混合萃取剂放入搅拌槽中,用蒸馏水清洗2遍,并调整PH值为2;将铟电解废液泵入搅拌池中,开动搅拌器(2转/分钟)搅拌萃取45分钟后放入静置池中,静置30分钟,出现分层,杂质Cd、Tl、Sn等被萃取到上层,萃取净化后的电解液从底层放出,即为净化再生的电解液,含杂质的上层萃取剂被送去反萃后再循环使用。
实例2
混合萃取剂的PH值为3,搅拌器转速为3转/分钟,萃取时间为70分钟,静置时间为60分钟,其余同实例1。
实例3
搅拌器转速为5转/分钟,萃取时间为90分钟,静置时间为90分钟,其余同实例1。
本实例的萃取结果列表如下:
上表为萃取后的电解液与萃取前及新配电解液比较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科能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株洲科能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76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