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鞍乘型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5646.4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77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细田哲郎;中川英亮;山中伯纯;佐藤良;铃木善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0L11/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鞍乘型 电动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鞍乘型电动车辆,特别是涉及一种通过从车载蓄电池供给电力的电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而行驶的鞍乘型电动车辆。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利用电动机作为驱动轮的动力源的鞍乘型电动车辆而言,已知有具有从外部电源向车载蓄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小型电动二轮车,其在开闭式座位的下部设有收纳空间,在该收纳空间的内部固定充电器,并且,在将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配线自充电器导出的状态下,防止座位被收纳于关闭位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45948号公报
但是,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涉及的是被固定在收纳空间内部的充电器的技术,而没有考虑将充电器构成为相对车体可以装卸。而且,在将充电器设为可以装卸的情况下,期待形成为以下结构:安装时的定位能够简单进行且乘员容易知道定位已完成,并且行驶中不会产生充电器的位置偏离等。尤其是,对于电动两轮车而言,充电的频率较高,在上述情况下更希望易于装卸充电器并能够牢固地将其保持在车辆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向车体进行可靠的装卸操作的装卸式充电器的鞍乘型电动车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鞍乘型电动车辆1具备:向驱动轮WR提供旋转驱动力的电动机18、向该电动机18供给电力的蓄电池41、设置在可开闭的座位21下部的收纳箱50,该鞍乘型电动车辆1的第一特征在于,具备:对所述蓄电池41进行充电的充电器65、设置在所述收纳箱50底部的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设置在所述充电器65底部的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通过将所述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和所述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卡合,将所述充电器65保持在规定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二特征为:所述座位21构成为作为所述收纳箱50的盖能够摆动地开闭,并且在其底面设置有向车体下方突出的突起部件75,在所述充电器65被保持在所述规定位置之前,所述突起部件75抵接在所述充电器65的顶面,从而禁止所述座位21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将所述突起部件75插入通过将所述充电器65保持在规定的位置而产生的间隙中,从而允许所述座位21摆动到处于关闭状态。
本发明的第三特征为:所述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包括指向车宽度方向的圆柱状的卡合销72,所述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包括指向车体前后方向且卡合在所述卡合销72的顶面并保持卡合状态的板簧状的锁板82,通过将所述充电器65向车体前后方向移动而进行所述卡合销72和所述锁板82的卡合。
本发明的第四特征为:通过将所述充电器65向车体前方滑动而进行所述卡合销72和所述锁板82的卡合。
本发明的第五特征为:所述锁板82构成为具备处于车宽度方向上的左右一对臂部83,形成在该臂部83前端的弯曲部84卡合在所述卡合销72的左右端部。
本发明的第六特征为:所述车辆侧卡合机构70F、70R和所述充电器侧卡合机构80F、80R分别设置在车体前后方向上的两个部位。
本发明的第七特征为:在所述充电器65的上部安装有拉手65a。
本发明的第八特征为:车辆侧卡合机构104包含指向车宽度方向的圆柱状的卡合部104a,充电器侧卡合机构103包含在车体前后方向上能够滑动的锁部件103,该锁部件103形成有与所述卡合部104a抵接的凸轮面109,所述锁部件103构成为,根据将充电器100向车体下方推压的力,所述凸轮面109被所述卡合部104a推压,由此,所述锁部件103克服弹性部件105的作用力而在车体前后方向上滑动,当所述卡合部104a越过所述凸轮面109时,所述锁部件103利用弹性部件105的作用力回到初始位置并保持所述车辆侧卡合机构104。
本发明的第九特征为:在所述充电器100的上部,设置有经由连接部件102而连接在所述锁部件103的一端的拉手101,通过提起所述拉手101,所述锁部件103在解除与所述卡合部104a卡合的方向上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6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使用吸收来成像的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显示用照明装置以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