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弧圈球技术训练专用乒乓球底板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5528.3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31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吕闻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闻达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7000 辽宁省本***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弧圈球 技术 训练 专用 乒乓球 底板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针对乒乓球弧圈球技术训练的辅助器材。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弧圈球技术训练的辅助器材还很少见,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发明内容
弧圈球技术是乒乓球技术中最重要的一项,也是掌握难度较大的一项技术。由于缺乏系统的学习训练,很多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对此项技术的掌握不准确、不规范、手感模糊。导致拉球质量不高或者在比赛中失误较多。很多业余爱好者对此非常苦恼却苦于缺乏良好的解决办法。
本发明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制作一种弧圈球技术训练专用的乒乓球底板。本专用底板由芯材、力材、面材、手柄、中空管、钢珠、金属撞针七部分组成。由芯材、力材、面材以及手柄按照普通五夹或七夹底板的结构构成乒乓球底板的雏形。在芯材侧面钻取一个贯穿芯材横面的圆形通道,通道垂直于手柄。中空管内设有钢珠一枚,要求钢珠能够在其内自由滚动。中空管两端分别由金属撞针封堵住,再将中空管安置于底板芯材侧面的通道之中。使用者运用此底板进行弧圈球技术的训练时,随着手臂的挥动,钢珠会在惯性作用下,在中空管内高速滚动,撞击至前端金属撞针之上,反震而回。在此过程中,钢珠的滚动以及与撞针的撞击力量,会通过底板传导入使用者的持拍手心,发力越大,钢珠回馈的滚动及反震之力就越大,从而清晰放大使用者在拉弧圈球时的击球手感,若使用者发力不正确,钢珠滚动、撞击撞针造成的手感回馈亦会同时走样,从而及时提醒使用者调整击球动作,达到辅助乒乓球爱好者进行弧圈球技术训练的目的。
本技术方案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在拉弧圈球时,利用钢珠的惯性给予使用者以正确的方向指引。同时,使用者挥拍时,钢珠在中空管中的滚动以及与金属撞针的撞击力量,会依据共振原理通过底板手柄传导入使用者持拍手心,从而增强使用者拉弧圈球时的击球手感。
本发明专利的有益效果是,能够对乒乓球爱好者的弧圈球技术训练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能够增强弧圈球的击球手感,辅佐弧圈球技术动作不正确的乒乓球爱好者纠正其动作中的不足。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普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正面解剖图。
图2是本发明的横截面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1.中空管,2.钢珠,3.金属撞针,4.芯材,5 力材,6 面材,7 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中空管1的安置方向与手柄7相垂直。金属撞针3设置于中空管两端。钢珠2在中空管中能够自由滚动。
在图2中,中空管1安置于芯材4内部。力材5与面材6按照普通五夹或七夹底板的结构,安置于芯材4上下两侧。
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拉弧圈球发力正确时,由于惯性,钢珠2的运行轨迹,会直线撞击位于中空管1末端的金属撞针3,并反弹而回。令使用者感觉击球手感舒适,动作连贯。
在图4所示实施例中,当使用者拉弧圈球发力不正确时,钢珠2的运行轨迹将不会直接撞击到金属撞针3,而是经由中空管1管壁进行多次折射,再反弹而回。令使用者感觉击球手感混乱,提醒其及时调整技术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闻达,未经吕闻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5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洋环境监测水下压力舱
- 下一篇:鼻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