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用导管组合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604672.5 申请日: 2010-12-24
公开(公告)号: CN102068746A 公开(公告)日: 2011-05-25
发明(设计)人: 周华东;魏启明;王延江;李静;李玲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主分类号: A61M25/00 分类号: A61M25/00;A61M25/09;A61L29/06;A61L29/14;A61L33/06;A61L33/10;A61L33/12
代理公司: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张先芸
地址: 401123 重庆***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脑血管 介入 治疗 导管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诊断造影和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用导管组合。

 

背景技术

脑血管介入是借助于介入导管通过血管管腔到达头颈部的血管腔,对脑血管实现低创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兴医疗技术。同传统医疗技术相比,其不仅操作简便,而且由于介入治疗的低创伤,故能避免传统手术给病人带来的巨大痛苦,同时还能到达常规手术不能到达的部位。此外,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因而已广为患者和医生所接受。如今,脑血管内介入技术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脑血管造影和狭窄血管成形术。

脑血管介入治疗导管是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主要器械之一。根据用途,可以将血管内介入导管分为造影介入导管和血管成形术介入导管。所有的血管内介入导管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必须与血液接触并沿着弯曲的血管到达远端病变部位。因此,它们均应具有以下基本特点:1) 优良的血液相容性;2) 优良的可操作性,包括扭矩传导性和抗扭结性;3) 适当的柔软性和良好的润滑性以减少对血管壁和血细胞的损伤;4) X射线或荧光可探测性。同时,还需要具有耐一定注射压力的能力以便能在几秒内完成高压注射给药。典型的介入导管常由较短的远端和较长的邻端组成。远端部分直接插入体内,并沿血管腔前进到病变部位直接进行诊疗,因而远端必须具有足够的柔韧性以使其在血管腔中运动时不会对血管壁和血细胞等组织造成大的损伤。邻端用来连接附件并由它来实现对远端的操作。因而要求邻端具有一定的强度以便灵活地操作介入导管在血管腔中的运动。

但是,目前脑血管介入治疗导管存在以下问题:1)目前的脑血管介入治疗导管弹性和柔韧性欠佳,且成本高,价格昂贵。2)血液相容性不理想,导管在血管内放置时间较长时存在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危险。3)目前的脑血管介入治疗导管规格单一,适应不了不同解剖结构和路径的脑血管的介入治疗,经常导致一些结构变异和路径差的脑血管介入治疗失败。

理想的介入导管材料应满足以下基本特征:1) 极优异的血液相容性;2) 体内适当的软化性;3)在体内无有害物渗出;4) 好的抗扭结性;5) 优良的综合机械性能;6) 良好的可加工性;7) 与辐射不透明剂好的相容性。

目前,国外公司已研制生产用于脑血管介入的成套器材,主要包括用于血管造影的股动脉鞘、造影导管(猪尾、单弯和西蒙氏管等)、超滑导丝,以及用于血管成形术的的动脉鞘、Guiding导管、微导管、导丝、支架和保护伞等。我国不仅脑血管患者全球最多,而且脑血管介入手术量、操作技术也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却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脑血管介入器材,产品供给和价格受制于人。因此,急需研制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血管介入器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解决目前的脑血管介入治疗导管弹性和柔韧性欠佳,且成本高,价格昂贵的问题;2)解决血液相容性不理想,导管在血管内放置时间较长时存在导管内血栓形成的危险的问题;3)解决目前脑血管介入治疗导管规格单一,适应不了不同解剖结构和路径的脑血管的介入治疗,而经常导致一些结构变异和路径差的脑血管介入治疗失败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脑血管介入治疗用导管组合,其特征在于,由导管和贯穿于导管内的造影导丝构成;所述导管采用聚醚型聚氨酯(poly(ether2urethane) ,PEU)为材料制成,其表面由胆甾型高分子液晶与酸化改性聚醚氨酯进行共混浇铸交联改性;导管的一端为小于管径的锥度端头,另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造影导丝(2)采用钢丝制成。

本发明采用聚氨酯作为介入导管的材料,它不仅具有优异的血液相容性和综合机械性能,而且还具有最大可能的纯度和良好的可加工性等特点。介入导管的增强是其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没有增强,单纯的介入导管材料本身并不能提供介入导管以理想的抗扭结性、扭矩传导性、可推进性甚至耐压性。此外,增强还可以减小介入导管的壁厚,从而在管内径相同时获得管外径较小的介入导管,这对减少介入导管对人体的损伤和扩大介入导管的应用范围都有很大意义。

对介入导管的表面改性是有效抑制凝血反应的途径之一,并可显著提高介入导管表面的润滑性,使介入导管具有更好的可操作性,减少对血管壁、血细胞等组织的损伤,避免由表面较硬的介入导管在血管中运动时由机械剪切所诱导的凝血。表面改性的另一目的是提高介入导管的抗细菌粘附能力,防止介入治疗引起败血症或静脉炎等并发症。本发明采用介入导管表面肝素化、介入导管表面接枝亲水性高分子的改性、以及采用白蛋白改性等途径能有效提高导管的血液相容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467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