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中溶解氧的快速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3771.1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87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8 |
发明(设计)人: | 廖伏初;邓时铭;肖维;黄华伟;李鸿;曾春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G01N21/82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刘熙 |
地址: | 410153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中 溶解氧 快速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溶氧测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中溶解氧的快速测定方法。
背景技术
溶氧是鱼类生存的基础,与鱼类生长、繁殖密切相关,水中溶氧充足,鱼体正常生长,水中溶氧不足,即便鱼类饵料充足、处于最适生长温度,鱼类也不生长,抗病抗逆性能较差,如果不采取增氧技术措施,鱼类就浮头,甚至泛塘死亡,给养殖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溶氧测定是池塘溶氧管理,提升养殖效益的关键环节。目前,溶氧测定仅停留在实验室,无法在生产现场广泛推广应用,原因有两个技术难点:一是没有适合现场的专门的采水器,在采样操作过程中难以避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中,影响结果判定;二是不能及时测定,现测现用。而实验室测定标准溶液每天都必须标定,且要有专业人士来标定、滴定,生产者难以掌握,另实验室测定时间太长,难以对生产起指导作用。生产上发现有相关的快速检测方法,但未包含专门的避免空气中氧气溶入水中的采集水样的方法或步骤,所测溶氧值并非水样真实值,难以对生产起指导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生产现场操作的水中溶解氧的快速测定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水中溶解氧的快速测定方法包括:
使用采水器、试管或比色管、试剂、滴管和溶氧参比卡;其中,所述采水器包括带橡皮塞的软质瓶体,橡皮塞上设有气管和水管,气管和水管上分别设有阀卡;所述试剂为无水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所述溶氧参比卡为根据含有不同溶氧量的标准水样与试剂反应生产的沉淀颜色制作的标准色阶卡;
步骤为:
一、取水样:压扁瓶体,关闭气管和水管上的阀卡,将水管置于取样水层,打开水管上的阀卡吸取水样,吸水完成后,关闭水管上的阀卡,将水管放于试管或比色管的底部,打开水管上的阀卡和气管上的阀卡,让水样自动流入试管或比色管并溢出2-3倍体积后,将继续流水的水管抽出;
二、 水样固定:将滴管插入满水样的比色管或试管中加入试剂无水硫酸锰溶液2-3滴,试剂碱性碘化钾溶液4-6滴,盖上塞子,避免空气进入,上下颠倒几次进行沉淀反应,放置3-5分钟,使水中沉淀全部沉于管底;
三、 比色确定水样溶氧值:将比色管或试管底部的沉淀颜色与溶氧参比卡进行对照,确定水样溶氧值。
原理:
硫酸锰在碱性介质中生成Mn(OH)2白色沉淀,当遇到水体中溶解氧后,立即生产H2MnO3棕色沉淀,随着H2MnO3量的增加,水体颜色逐步加深。
本发明的水中溶解氧的快速测定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可以利用塑料制吊瓶或软瓶自制采水器采集水样避免了空气中氧气溶入水样中,低碳、经济、环保、适用;
二是取实验室中溶氧测定的固定步骤,凭水样产生的絮状沉淀颜色直接与溶氧参比卡进行对照,即可确定水样溶氧值,省去了标准溶液标定、溶氧滴定环节,简捷、快速、适用,现测现用,3-5分钟出结果,具有现场指导意义,如絮状沉淀为乳白色可判定为池塘溶氧处于临界值,水体缺氧,根据棕色深浅判定水体溶氧的多少,棕色深,则溶氧丰富,反之亦然。
本方法适用检测鱼类养殖水体的溶解氧,检出范围为2mg/L-8 mg/L,能快速判断养殖水体溶氧临界值2mg/L。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方法用采水器采水样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方法将水样注入试管或比色管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方法进行比色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水中溶解氧的快速测定方法包括:
使用采水器、试管或比色管、试剂、滴管和溶氧参比卡;其中,所述采水器如图1所示,包括带橡皮塞2的软质瓶体1,橡皮塞2上设有气管6和水管3,气管6和水管3上分别设有阀卡5、4;所述试剂采用浓度为300 g/L-400 g/L的无水硫酸锰和浓度为550g/L-650 g/L的碱性碘化钾;所述溶氧参比卡9为根据含有不同溶氧量的标准水样与试剂反应生产的沉淀颜色制作的标准色阶卡,见图3;
步骤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未经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37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