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处理回用新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02436.X | 申请日: | 201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9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贾中华;胡德禄;宋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拓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 pvc 离心 母液 处理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处理回用新工艺。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PVC)的聚合工艺绝大多数采用水相悬浮聚合工艺,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离心母液废水。离心母液中含有少量PVC粒子、聚合过程加入的引发剂、分散剂和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低聚物等杂质。每生产1吨PVC一般需要消耗3~5吨去离子水,因聚合温度不同,离心母液的温度一般在40~70℃左右。离心母液中含有PVA、引发剂、双酚A等可溶性有机物,母液浊度高,盐含量低。离心母液悬浮物浓度为20~300mg/L,有机物浓度较低,难降解,有一定毒性,COD通常在200~500mg/L,属于中低浓度的化工废水。该废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表2-1:PVC母液废水指标
目前我国的PVC工厂一般采用调节、絮凝、沉淀的方法去除母液中少量的PVC悬浮颗粒,但对于可溶性COD,去除效率却很低。采用电解凝聚法处理PVC离心母液,污染物去除率高,对COD,BOD和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以上,试验装置对污水流量负荷具有很好的耐冲击性能,但此法因工艺受限,不适用于工业装置废水的处理。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PVC母液废水,在短期小试中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效果,但在工程投产后却因易发生污泥膨胀而被放弃。PVC离心母液中主要有机物为PVA,因此这是离心母液不宜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的原因。
在水处理工艺中加入氧化剂已在实践中被采用,但是多在常温条件下反应,通常许多氧化反应在常温下反应速度极低,以至于不能发生,因此不能达到污水深度处理的目的。
考虑到传统的物化、生化等方法处理PVC母液废水,效果不佳,且投资成本大。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通过电磁强氧化-多介质过滤相结合的工艺处理PVC母液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处理回用新工艺,使处理后的聚氯乙烯(PVC)母液废水可达到循环冷却水的标准。本发明具有设备投资低、运行稳定、可靠,设备占地面积小的优点,并且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对于PVC工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本发明提供的电磁强氧化-多介质过滤相结合的处理工艺,具有包括如下的步骤:
1)首先将PVC生产中产生的母液废水,调节其pH,加入特定的氧化剂和催化剂,进入电磁强氧化反应器,利用电磁场的能量和固态反应介质在电磁强氧化反应器中,提高氧化剂的氧化电势,促使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氧化反应。
2)电磁氧化后的出水,加入一定量的混凝剂,调节其pH至8-9之间,然后再通过多介质过滤,去除废液中的悬浮物和铁,处理后的出水循环使用。
经上述处理后的聚氯乙烯(PVC)母液废水可达到:COD≤50mg/L、电导率≤1000μs/cm、SS:≤10mg/L,满足循环冷却用水标准,最大限度地实现废水资源化。本发明提供的处理工艺操作费用相对较低,可操作性强,既可减少了排污对环境的影响,又可节约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聚氯乙烯(PVC)离心母液处理回用新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拓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拓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24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