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火安全警示自救系统与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01513.X | 申请日: | 2010-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2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 发明(设计)人: | 周锡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锡卫 |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10;H04M1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0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火 安全 警示 自救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和安全应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火安全警示自救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胶州路728号的一幢28层民宅发生严重火灾。消防部门接警后立刻出动25个消防中队、百余辆消防车投入灭火抢救行动,紧急疏散和救助了附近居民百余人。截至16日上午,火灾已经导致53人遇难。目前,仍有70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其中17人伤势严重。在这一次的火灾当中,逃生者在楼道里头只死亡了一个,消防人员最后救出了160人,包括自己逃生的。几乎剩下的死者全是在室内的,最触目惊心的是,居然有一个2楼的三个人死在卫生间里头,他要逃生是完全可以活下来的。假如,每户人家有一个小装置,在第一时间能够向室内人员报警,告诉他们火警的情况和如何自救的指导,那么悲剧可能就会避免。
痛定思痛,警钟长鸣。这场火灾和其它已经发生的城市公共安全事件警示人们,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各种潜在的巨大安全风险,一方面要科学地做好规划布局,分散风险点以减少发生连锁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高层建筑、老旧小区、城中村、厂中村等风险高度集聚点的安全防范工作,尤其要确保防灾减灾人力物力的充分配置,决不能因为这是“世界性难题”而无所作为。
目前三种情况①有消防和监控系统的基本是集中管理控制系统火灾现场火警点与控制中心通信,集中报警;②简单的消防设施设备在火灾出现时无监测报警设备进行报警,靠火灾现场人员去操作相关消防设备(如消防栓、水带及灭火器等),需要专业队伍或专业知识的人员在现场;③一些老旧建筑特别是居民区的建筑,几乎没有消防设备,更没有监测装置。
即便有消防设施与系统的也存在不少缺陷,如200510011727.0专利《无线消防监控报警系统》说明书第3页15至第4页4行所述“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绝大多数重点单位和部门均在其重点防火部位安装有自动报警监控系统,用于本单位和部门的火警监控。这类系统主要由火灾探测传感器和报警控制主机组成,探测传感器包括烟感、温感及煤气探头等探测设备,它们发布在各个火情监控点。当探测到火情时,探头向控制主机发送报警信息,控制主机扬声器发送声音报警,由值班人员根据火情进行判断和处理(拨打119消防指挥中心电话)。这类系统一般都局限在本单位内,且需人员值守,由人工向119消防指挥中心拨号,报警延迟时间较长。
根据本发明申请人对有关技术资料及专利文献的查阅及检索,迄今已有一些申报过专利的技术内容对上述监控系统作出了改进,如专利申请号为96120930的《防火自动警报通讯系统》、专利申请号为95240285的《火警联网自动报警装置》、专利号为01106300的《广域智能化多媒体消防指挥系统》、申请号为00113958的《城市火警自动报警、处警网络系统》。
但它们都是通过有线传输方式进行报警或人工报警,将报警信息发回中心,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当有灾情发生时,由于有线设备可能已经因为火灾而损坏和人为的疏忽,往往不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报警信息,这样会造成灾情的严重性。”正如发明人在说明书第4页7至9行所述“无线消防监控报警系统利用移动通信网络通过GPRS及GSM短信息两种方式的传输渠道实现火警报警。”即为,将原来有线方式的系统改为GPRS及GSM短信息两种方式的传输渠道实现火警报警的系统。
专利申请号为20091005384.6《消防监控装置的数据采集系统》第3页20至23行所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消防网络监控数据采集系统,系统对各种消防的设备和各种现场总线接口的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生成统一的通信数据帧,上传给上位监控主机。此发明解决了目前各消防设备或者总线组网后不能统一以一种标准的通信端口上传数据给上位监控主机。”也是对原有的消防及监控设备进行改进,统一通信接口解决不同设备上传数据的问题。
可见,上述两个技术方案依然都是由现场监测传感器到消防值班中心再到119消防部门的集中式信息系统模式,也就是说现有技术对消防监控系统技术状况没有实质性改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锡卫,未经周锡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15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温度梯度式冻融过程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汽车防爆自动关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