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片集成LED背光与LCD电源驱动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600938.9 | 申请日: | 201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42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化;苏文鹏;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4;H05B37/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片 集成 led 背光 lcd 电源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背光驱动和为LCD提供电源的系统,特别是一种单片集成LED背光和LCD电源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屏(LCD) 已成为电视、电脑和各种显示器的主角,在各类平板显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但由于液晶显示屏本身并不发光,所以为液晶显示屏提供光源的背光源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LED具有不含汞,色彩还原好、响应速度快、节能、安全、体积小等优点,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研制LED背光源。在小尺寸的背光应用中,LED背光源基本已经取代了CCFL,成为背光源的主流,而全球中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的大幅增产必然带动其背光的产量提升。在中大尺寸液晶屏的应用中,LED背光源取代CCFL背光源已成为趋势,必将成为LED产业增长的热点。
当液晶屏的尺寸逐渐增大时,需要几十甚至几百颗高亮度LED同时点亮以提供足够的光源。这就意味着LED背光驱动器必须能够提供更高的驱动电压,更大的驱动电流,更严格的散热要求,更灵活的控制方式。这就对中大尺寸液晶显示屏的LED背光驱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型尺寸的LED背光方案中更多地只是增加了LED的数量,并将串并联后LED组作为一个整体负载来考虑,通过控制流过这个LED组的总体电流来调节LCD屏的亮度。LDO驱动LED组是比较常用的驱动方案,通过外置的采样电阻,设定输出的总电流值,即可保持输出的总电流恒定,并且支持PWM调光。LDO驱动LED组最大的优势在于电路非常简单,而且基本没有EMI的问题,比较适合和LED灯组做在一起,直接放置在LCD屏内。其主要的问题是效率比较低。为提高整个LED组的驱动效率,用开关电源代替LDO是最直接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LED背光驱动芯片很多。该方法提高了电源的利用效率,但驱动能力有限,在中型尺寸的LED 背光方案中无法用单片驱动芯片完成,并且无法为每个通道提供开路、短路检测,这在开关电源供电的方案中非常重要。为了弥补这些驱动芯片的不足,一些半导体厂商推出了高级的驱动芯片。这些芯片的驱动能力强,具有开路、短路、过流、过压等多种保护。但这些芯片的价格较贵,单片的价格超过了2美元。
另外,为了给LCD提供电源,所以采用专用LED驱动芯片的方案中还需要一块电源芯片为LCD提供13V的电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将LED背光与LCD电源驱动进行功能整合,提供一种单片集成LED背光和LCD电源驱动系统,该驱动系统不但有较强的驱动能力,提供完善的保护功能,而且还为LCD提供电源,减少一块电源芯片,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本发明充分利用单片机上的片上资源,在外接MOSFET驱动、可控恒流源、MOSFET、晶体管、电感、电阻、电容等的基础上集成LED背光与LCD电源驱动。如图1所示,单片机上的AD对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后,其片上的一个PWM模块输出的PWM信号,经过MOSFET驱动放大后,驱动一组升压(boost)电路,为LED提供电源。在升压电路启动的过程中,单片机上的AD不断检测升压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各通道LED电流。AD测量的结果为升压电路提供过流保护和电压调节,为各LED通道提供短路和开路保护。完成LED背光驱动启动后,单片机上的另一个PWM模块输出PWM信号,经MOSFET驱动放大后,驱动另一组升压电路,将5V输入电源升压至13V,为LCD提供电源,以节省一块电源芯片,降低成本;同样,单片机监控升压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为升压电路提供过流保护和电压调节。完成设置后,单片机不停的监控两个升压电路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各通道LED电流,监控各模块的工作状态。单片机上的定时器模块为LED提供PWM调光支持。所以,该驱动系统不但有较强的驱动能力和灵活性,提供完善的保护功能,而且还为LCD提供电源,减少一块电源芯片,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根据上述发明构思,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09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堆垛机用稳定装置
- 下一篇:带联轴器的非接触式楔块超越离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