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机的握力器式充电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9727.8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37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康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康德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32;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5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 握力器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机及其充电电源系统。
背景技术
手机是普及率极高的通讯设备,但是,却存在着一个问题:手机的电池容量是有限的,用到一定时间,电池的电量用尽后,手机则无法使用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手机生产厂家要么增加电池的容量,要么用另一块备用电池(两块电池)。
经检索了专利文献与技术资料,发现有众多对手机的充电进行改进的文献与资料:有“运用人工动能对手机充电的方法”的,如CN200710053080.7号专利;有“用太阳能对手机充电”的,如CN03144197.1号专利;有“用电池对手机电池充电”的,如CN02147624.1号专利;有“在鞋底装个发电机,利用行走时进行发电,再对手机充电”的,如CN200710158678.2号专利。这方面专利众多,不一一在此列举。
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CN200910003866.7号专利,因为其专利与本发明有密切关系,该专利提出“一种握力器式自充电手机”,其在手机内放置一个握力器式充电器,手按握力器的手柄,将握力器的机械能转换为发电机产生的电能,再经电源适配充电电路变换来实现对手机的随时、随地充电。在此要说明的是:首先,这种“握力器式自充电”设计并不是新发明,其已用于众多设计中,如握力器式自充电的手电筒。其次,在手机内放入一个“握力器式充电器”,就必然会出现这么个弊端:在手机同等体积下,就必然要压缩电池的体积,也即是减少电池的容量,电池用不了多久,就没有电了,就要不断地用手进行充电;如果不压缩电池的体积(容量),就要增加手机的体积,同时也增加了其的重量,又与手机的发展趋势(小巧玲珑)不相符合,手机成为原先“大哥大”一样大而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用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又可用“握力器式充电器”进行充电的手机充电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或其设计原理)是:将握力器的机械能转换为发电机的电能,后经电源适配充电电路变换对电机的电池进行充电。机械能的产生,是利用手按压握力器的手柄来产生。另外,在本设备内也可以放置一个原先的外部充电设备,这样可以两用,有外部电源时,用外部电源进行充电;无外部电源时,则用“握力器式充电器”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特点是:既可用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又可用“握力器式充电器”进行充电。在无外部电源时,则用“握力器式充电器”进行充电;有外部电源时,用外部电源进行充电。同时,它可以保持现有手机的现状,不影响手机的使用,不增加手机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手机握力器式充电器的组合结构图,其中A为核心体;B为前盖;C为后盖。
图2是手机握力器式充电器的核心体A的前视图。
图3是手机握力器式充电器的核心体A的后视图。
图4是装有电源充电器的手机握力器式充电器的核心体A的前视图。图中,电源充电器的插头已拔出,电源插头露出核心体。
图5是装有电源充电器的手机握力器式充电器的核心体A的前视图。图中,电源充电器的插头未拔出,电源插头尚隐藏出核心体内。
图6是电路原理图。
图中:(1)手柄;(2)转轴;(3)弹簧结构;(4)齿条;(5)第一齿轮;(6)大齿轮;(7)第二小齿轮;(8)棘轮;(9)飞轮;(10)内棘圈;(11)发电机;(12)充电整流器;(13)USB插座;(14)USB线的一头;(15)USB线的另一头;(16)挂勾;(17)插销;(18)电源插头设置;(19)转轴;(20)切换块;(21)电源插头;(22)切换开关;(23)电源充电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结合附图1、2、3来说明该实施例。握力器式充电器的全部构件均安置在“核心体”A内,用前盖B与后盖C扣住或用螺丝锁住,如图1所示。附图2、3是握力器式充电器的核心部分,即:“核心体”A。在该“核心体”部分,安装有主要以下部件:手柄、齿条、齿轮、发电机、充电整流器、USB插座等。
手握力的部件是手柄1,在手柄1的前端有一圆孔,即转轴2,安装在“核心体”上,同时转轴上有一弹簧结构3,这样,手柄就可以向下压后,手放松时,靠弹簧力,手柄再转出来。在手柄上成900角连接一齿条4,齿条4与第一齿轮5啮合,第一小齿轮5与大齿轮6同体,大齿轮6与第二小齿轮7啮合,第二小齿轮7与棘轮8同体,棘轮8与发电机转子体的飞轮9的内棘辐射圈10啮合。这样,当手向下压手柄1后,手柄的齿条4啮合带动第一小齿轮5与大齿轮6,大齿轮6啮合带动第二小齿轮7与棘轮8,棘轮8啮合带动发电机飞轮9的内棘圈10,使发电机11的转子体转动,产生电流发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康德,未经张康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97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